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康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基于省公顷的本地生态足迹模型,累积生态足迹,安康市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人类对自然长期的不合理利用所累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我们饱尝了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恶果,而且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威胁到人类未来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地摆在了人们面前,尤其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化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生态脆弱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不协调直接威胁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甚至会使整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球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因此,区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生态足迹是今年来逐渐流行的一种定量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是由加拿大著名生态经济学家Rees教授提出并由他的博士生Wackernagel发展的基于生态土地面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从而能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
本文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引入“基于省公顷的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补充和修正,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陕西省安康市1996~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了安康市近12年来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趋势,并结合一系列相关指标对安康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7年安康市总生态足迹从11372万hm2上升到116083万hm2,增加了10.21倍;生态承载力在1996~2003年变化波动幅度小,从2003年的2261119.02hm2猛增到2004年的4359774.87hm2,此后逐年下降。生态足迹的上升幅度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的上升幅度,生态赤字越来越大。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超载指数、资源利用效率、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累积生态足迹与适度人口六个指标,增加生态足迹评价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全面性和对比性,计算结果显示目前安康市的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与生态超载指数均在不断扩大;1996~2004年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呈相对上升趋势,到2004年达到研究阶段最高值,此后呈下降趋势;累积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趋势;适度人口的变化呈现出下降趋势,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流动人口的大幅度增加,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此外,还对安康市和宝鸡市生态足迹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针对安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特征,提出了缓解安康市生态环境压力的对策。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