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苏联,苏芬战争,东方战线
● 参考解析
1939—1940 年苏芬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构建东方战线的重要环节。苏芬战争对苏联的军事改革和芬兰的外交政策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对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等问题依然存在激烈的争论,因此研究苏芬战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全文分为前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正文共五章。第一章分析苏芬战争爆发的背景。在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和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形势下,苏联试图在芬兰领土上建立防御德国侵略的缓冲地带。苏联对芬兰的外交政策和芬兰的中立政策之间相互冲突,这种矛盾的发展导致了苏芬战争的爆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苏联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而损害芬兰的利益,直接原因是芬兰坚持中立政策不动摇导致谈判失败。第二章阐述了苏芬战争的经过。苏芬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在战争的第一阶段,苏军的进攻遭遇到芬兰军民的顽强抵抗,严重受挫。在吸取教训和调整战略部署后,苏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发动第二阶段进攻。芬兰军队进行了英勇抵抗,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芬兰军队不断后退。在战场形势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芬兰政府发出求和声明,接受苏联的和谈条件,双方停战。第三章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芬战争的态度。苏芬战争爆发后,盟国对战争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一方面,盟国从道义上和物质上对芬兰的抵抗进行了援助;另一方面,盟国避免和苏联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把给芬兰的援助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始终没有派正规军队援助芬兰。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对外奉行中立政策,拒绝盟国援助芬兰的军队过境,限制了西方对芬兰的援助。在某种程度上,盟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对芬兰的政策决定了芬兰抗战的命运。第四章分析了苏芬战争的影响。战争给双方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有可能成为苏联盟友的芬兰推入德国法西斯的怀抱。苏联进攻芬兰降低了苏联在国际上享有的良好声誉,加快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步伐。苏芬战争暴露了苏军在军事训练,指挥机制等方面的缺点。苏军在芬兰战场上的失利,引起苏联领导人的反思,推动了苏军的军事领导体制改革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五章分析了苏芬战争中交战双方胜败得失的原因。苏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进攻芬兰,但在战争初期却遭到惨重的失败。苏联初战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来说,苏联的军事领导体制限制了苏军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抵消了苏军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苏联领导人犯了轻敌的错误,在没有完全做好军事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发动对芬兰的军事进攻,在I I战争初期遭到军事上的惨败。从客观上来说,芬兰严寒的气候和森林密布、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不利于苏军机械化部队行动。芬兰军队充分发挥本土作战的优势,采用了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战略战术,取得了初战的胜利。苏军在调整部署后,凭借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武器装备迫使芬兰求和,接受苏联提出的和谈条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