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政策调控;自然灾害;人口增殖;土地垦殖
● 参考解析
对清代前中期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演变作了具体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清代前中期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完成了由恢复、发展到逐渐衰微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点。阶段性是指整体上可以分两大阶段,具体可划分为五小阶段。各个不同的阶段不仅有其继承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而且也有明显的主题内容和具体特征。周期性是指这一时期本区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并非直线式,而是往复式的,因此不仅复杂曲折,而且还常常呈现出迟滞性的特点。清代前期(即顺治元年到雍正十三年),本区受明末清初特定背景的影响,表现在人地关系的演变上则主要是清廷政策的宏观调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清廷政策中所具有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仅逐步缓解了这里人地关系的恶化状况,而且也使本区人地关系得以恢复与重建,并逐步走向稳定发展的有力举措。另外从清代前期人与地这两个变量所占有的比例来看,土地垦殖明显高于人口增殖,虽然土地垦殖是以面积扩张和数量增加为评判标准,很少重视在土地垦殖中耕作制度的改进与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投入产出结构的优化、土地潜力的深入发掘等“内涵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但由于地快人慢、地多人少现象的存在,因而成就了这一时期,特别是康雍时期人地关系相对协调,人地矛盾最为和缓的局面,清代中期(即乾隆元年到道光二十年)则不然,人口的迅猛增加成为这一时期突出的特征,人口增殖不仅远远超过了土地垦殖,形成人多地少、土地超负荷、粮食短缺等直接后果,而且人口增加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当人口数量超过环境阈值时,便会形成生态失调、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仍,进而影响到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而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也主要是通过人与土地的直接关系转换而来的,虽然中间还要经过一系列转化环节,但勿庸置疑,人与土地的关系则是导致人与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关系的渊薮所在。在清中期面对本区自然环境脆弱和人口迅猛增加这两种现实状况方面,无论是清朝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很难作出合理的选择。尤其是广大的山塬丘陵地区更是如此。一是这里干旱少雨,土壤缺水少肥现象极为普遍;二是水土流失严重,使本已有限的土壤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丧失,而且也使很多适耕性土壤变得瘠薄;三是人们长期以来沿袭传统的生产模式,即在物质资料生产上形成的“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生产方式,而且采用广种薄收和粗放经营的耕作方法来处理人地关系,在人口生产上则采用“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生产模式,一味强调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很少考虑或关注土地的负荷问题,一旦粮食危机发生,最终都出现“穷”的结果。这既是恶性循环,也是本区人们自清代中期相沿成习的生产模式,它不但造成了人地关系的失衡,而且也给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制约,清代中期,为了缓解日趋紧张的人地关系,乾隆朝只能在土地和粮食问题上大做文章,即在土地问题上再一次采取垦殖扩张的政策举措,甚至连山头地角、崎岖硗确的零星土地也不放过。在粮食问题上则IV大力提倡引进高产作物的办法以缓解人口的生存危机,但这一办法在本区收效甚微,而在其他推行较好的地区反而更助长了人口的过速增长,面对急剧膨胀的人口清廷则束手无策,但这一时期由于处在“盛世”背景之下,因而人地矛盾为其掩盖而处于隐性状态,进入嘉道时期,随着白莲教起义的爆发,成为本区人地关系的重大转折,面对人口的继续膨胀和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清廷则显得无能为力,遂使本区人地关系在人们自发行为的主导下一步步陷入无序和失衡的状态,人地危机暴露出显性化特征。除此之外,对清代前中期本区人地关系所表现出的几个突出特征,本文也给予了充分关注。(1)政府政策的双重影响,即清廷政策在本区人地关系恢复过程中所表现出巨大的正面引导因素,同时也有负面作用。本文对此则作了具体分析与评价。(2)战争和自然灾害虽属偶发因素,但对人地关系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清代前期,本区人地关系尚处于恢复时期更是如此,加之这里自然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基础也极其薄弱的情况下,战争和自然灾害不仅会延缓这里人地关系恢复的速度,而且还会常常打断这里人地关系发展的进程,使之缓慢、迟滞、甚至倒退。(3)清代前期,人口增长缓慢,而土地开垦相对较快,到了中期则恰好相反,即人口增长迅猛,而土地开垦则因趋于饱和而表现出迟滞化的特点,人地两个变量比例的相互转换,揭示出人地关系实质性的变化,比较而言,康雍时期是本区人地关系相对协调的时期,也是人地矛盾最为和缓的时期。(4)清代前中期的本区土地开垦多是以外延式的垦殖扩张为主,而不注重“内涵式”的农业发展,这是当时黄河流域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过在黄土高原表现的更为突出。进入清中期以后,土地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进一步发掘,“内涵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一方面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所使然,另一方面则与人口压力所带来的人地关系紧张不无关系。(5)与全国相比,本区在清代前中期的人地关系恢复与发展比较迟缓,这不仅与自然环境的脆弱性直接相关,而且也与人文要素,诸如清廷政策的不确定性和矛盾性、战争与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土地垦殖与人口增殖的盲目性、生产技术的落后性、地域封闭性和思想观念的保导性、经济行为与环境后果的矛盾性等等都是制约本区在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