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转注,互训说,部首之文生部中之字说,文字加旁说
● 参考解析
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引言,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简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初衷和当前学术界对清代六书及转注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本文的意义。其二,研究思路方法。以学术发展史的眼光,对清代各家转注学说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遵循王宁先生强调的汉文字学学术史写作的基本思想,发掘第一手材料,评价力求客观公正。
第一章,清代转注学说概述。梳理了清代转注学说发展的基本脉络,突出了戴震“四体二用说”对转注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总结出清代转注研究的主要特色,分清了其中的主流和支流。
第二章,清代转注学说分类研究。第一节,用字派。细分出主音派、主形派和主义派三部分。主音派以顾炎武为代表,认为一字变转读音以合平仄之韵为转注。主形派以邹汉勋、曾国藩、雷浚等人为代表,认为省体形声就是转注。主义派分别介绍了互训说和引申说。其一,互训说。创始于戴震,戴氏在“四体二用说”的理论指导下,指明转注就是互训,这是开先河的创举。互训说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以段玉裁、王筠为代表,是从理论的层面对互训说进行了补充完善。第二阶段是以许瀚、叶德辉为代表,将互训为转注的理论,全面运用于实践,深入研究了《说文》中的互训现象。此说支持者还有桂馥、刘台拱、胡琨、洪亮吉等人。其二,引申说。以朱骏声为代表,认为转注就是字义的引申,并将转注的定义改为“转注者,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支持者有周耜、徐绍桢等人。
第二节,造字派。其一,江声开创的“部首之文生部中之字说”。江声将转注认定为部首和部中字的关系,孔广居进一步将这种关系具体为部中之字由部首之文孳乳而生,后来的陈澧、许宗彦、张行孚等人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说进行了补充完善,使它的影响力不断拓展,成为与当时的“互训说”相比肩的又一主流观点。其二,郑珍、郑知同父子主张的“文字加旁说”。郑氏父子认为转注就是在已有的文字上增加形符以产生分化字的造字方法。后来的饶炯继承并发展了此说,把文字加旁的转注理论同汉字系统形成过程中的客观实例结合起来,分出“转注有因意晦而加形以明之者”、“转注有因意晦而加声以明之者”等六大类,全面地概括了汉字分化演变的各种情形,把文字加旁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节,其它转注学说。主要介绍了以罗汝怀、黄以周等为代表的“同意说”,以王鸣盛、饶登逵等为代表的“半意半声说”,以廖平为代表的“骈语连文说”,以章太炎先生为代表的“声首转注说”等等。
第三章,对清代转注研究的总体评价。分别从成就和不足两个方面给予清代转注研究以合理的评价,突出了这一时期的转注研究对后世的影响。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