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文化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课程精神文化
● 参考解析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职课程文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高职课程的文化学研究,是一种建构新课程形态的积极尝试,不仅拓宽了课程理论研究的视野,丰富了高职课程教学理论;而且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在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价值观念的冲突、交流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下,在“学历至上”、“学问至上”、“功利主义”至上的今天,怎样把握好高职教育发展的深层因素——高职课程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揭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分析、比较发达国家高职课程文化建设的特色,提出我国高职课程文化建设的对策。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认为它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自己的特色,是培养“桥梁型”人才的高等学府。文中分析了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文化,他们的共性和特色是:课程物质文化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和教材内容以应用技术为主,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制度文化是以完备的职教法律体系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课程精神文化以能力本位为主,兼顾学生人格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实用主义的课程目标文化和产学结合的课程实施文化,重视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的建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物质文化的职业针对性不强。课程和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突出职业特色,实验实训设施落后;没有专门的、科学合理的和可操作性强的高等职业教育法规为高职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课程精神文化以学科本位为主,人格关注不足。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明确,但落实和措施不到位,没有培养出特色鲜明的、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没有兼顾职业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统一;在课程实施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少,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情况较为严重,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少,没有体现“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的特色,企业、行业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双师型”素质的教师缺乏,尤其是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实践课教师严重缺乏。通过对发达国家课程文化特色的分析,针对我国高职课程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层面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职课程文化的对策:第一,课程物质文化要突出职业性。课程和教材内容要以应用技术为主,增强岗位适应性;而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要企业化;第二,课程制度文化以公正为主旨,注重绩效、科学、民主、合理与可操作性;第三,课程精神文化要体现“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的结合。课程目标文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体现职业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统一,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实施文化以课程缔造为价值取向,以理解、体验、参与、合作为标志,以产学结合为主要形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
总之,地方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加之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基础薄弱,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走“个性化”的办学之路。因此,高职课程文化必须追求特色发展战略,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生存秘诀。立足地方经济,基于学院优势,准确定位,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善于创新,建设个性化的专业和个性化的课程文化,凸显职教特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