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梁漱溟 毛泽东 文化观 比较研究
● 参考解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传统文化和人的精神追求受到严峻挑战,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梁漱溟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鼻祖,毛泽东作为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代表,研究二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的文化观,有利于我们比较分析当时社会条件下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性,便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当前建立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原则。
第一章 文化观哲学基础的比较研究 梁漱溟的文化观是建立在佛学唯识学和西方生命哲学以及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的,认为“人心”是世界的本体和发展动力,万事万物莫不是“心识”所现,应该顺其自然,庸和持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为前提,充分吸收借鉴近代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肯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经济基础必然导致不同的阶级对立、革命和斗争。两人都认为人的主观意志、观念、意识的变革是社会和人生改变的前提基础,肯定经济对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但二者对存在和意识关系问题认识不同,具有圆融与对立的差异,存在和谐与斗 争的分歧。
第二章 文化观主要内容的比较研究 梁漱溟从一个广泛的角度给文化下定义,不管是物质的、精神的,只要是人的活动和结果都属于文化,文化是第一位的,是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基础,把人的精神作用、人的意志作用视为世界根本的体现;毛泽东所谓的文化只是精神方面的,物质文化只是精神文化产生的条件和基础,文化只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因此,梁漱溟将文化化划分为向前、向后、持中三个阶段和过程,主张通过改良从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而毛泽东按照阶级斗争的观点将文化分为“新”、“旧”两种类型,主张通过革命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义的新文化。
第三章 文化观历史影响的比较研究 梁漱溟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比较哲学的方法,援西学入儒,创建了现代新儒学,强化了儒学的主体地位,对维护民族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儒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中鸣”等文化指导思想,为创建新民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当然,由于二人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不同,其文化观在社会层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