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中学生成为校园暴力施暴者的心理成因及干预

关键词:中学生,暴力行为 ,多元化,全过程 ,干预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摘  要
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增加,会造成中学生内心世界的恐慌,害怕到学校来,害怕受到暴力袭击,对受害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在校园暴力事件中,那些被欺负、敲诈、勒索以至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是我们能看见的受害者,因而他们得到的关怀和帮助也就多。其实,那些施暴的孩子也是受害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似乎比被暴力所伤的学生更应得到关怀和帮助。他们作为校园暴力的始作俑者和受害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秩序的破坏者的双重角色,其特殊性是校园暴力事件各方所不能比拟的。其特殊的双重角色也应该成为我们在消除校园暴力事件的努力中应该重点对待的。因此,这也是本文的主要探究的方向。
本文分别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就人的潜在本能,爱和归属感,获得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等中学生实施暴力行为的心理需要;中学生对暴力行为的界定、伤害后果等方面的认知缺陷;中学生暴力行为的情绪化、逆反性、报复性、模仿性、与其他不良行为的高关联性等特点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从而实现对中学生暴力行为倾向成因的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
通过对中学生暴力行为的心理全过程之不良心理需要刺激、动机斗争、行为生成、心理转化等环节的剖析明确了对中学生暴力行为倾向的全过程干预、全面干预、全体学生干预、全体社会力量共同干预的干预策略。
在干预策略的具体实施方面,围绕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三方面全面展开。作为家庭应该明确教育责任。通过消除家庭暴力、维护稳定的婚姻关系、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为中学生的成长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让孩子远离暴力世界观,实现健全个性的培养。
学校的德育改革迫在眉睫,应该在新型的教育观和德育观,建立德育网络,丰富德育形式,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消除教育中的暴力等方面完善德育机制。学校德育的内容有待进行生命教育、性教育、消费观教育、生动灵活的法制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等内容的充实。通过建立有力的保卫组织体系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宣传教育机制的完善、建立危机信息监测系统和自我诊断制度、建立校园暴力事件危机应急预案、完善校园基础设施等方面完善学校安全防范体制。
对中学生暴力行为倾向的干预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但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对中学生暴力行为倾向的干预需要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切实治理校园周边环境,规制网络游戏,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安定,制定和加强预防校园周边暴力事件的社区方案。校园暴力的防控,中学生暴力行为倾向的干预必须从其成因的多元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出发。结合当前实际,将家庭、学校、国家、社会以及广大中学生的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建立完善的一、二、三级预防机制才能达实现标本兼治。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