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CAS理论;入境旅游流;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演化仿真;Netlogo
● 参考解析
摘 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完成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形成了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整体发展的良好格局。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1.30亿人次,其中过夜旅游者5305万人次,世界排名第四位,旅游外汇收入408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未来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入境旅游流是旅游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种动态演化的范式研究入境游客在旅游热点城市间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反映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动态趋势,对于旅游热点城市之间、区域之间联合开拓旅游市场、开发旅游新产品及旅游业的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文章以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在对中国入境旅游流系统进行复杂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CAS理论以及人工社会思想,以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作为构建基础,建立中国入境旅游流仿真模型,对入境游客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动态变化的趋势进行模拟和分析,探索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的结构特征、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中国入境旅游的演化提供模型基础,为国家制定旅游业宏观调控政策和进行区域旅游联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紧密程度低,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不均衡。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型入境旅游流网络密度都比较低,网络中心势相对较高,派系的交叉性显著,北京、上海、西安三个城市几乎在每个派系中都出现,且关联性不大,1-派系的成员偏少,多数旅游节点城市对核心节点城市的依赖性都很强。反映出入境旅游流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入境旅游仍主要依托北京、上海、西安等少数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其他城市的入境旅游流网络地位亟待提高。
(2)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中的节点层次分化严重,核心节点突出,边缘节点明显。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型入境旅游流网络,北京、上海、西安三个城市都是整个网络结构的核心,而大连、武汉、丽江则处于网络的最边缘。不同层次的节点在入境旅游网络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3)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中的节点城市之间存在两两强对流、两两弱对流、单向强流向和单向弱流向4种关系模式。其中存在两两强对流关系的城市有9对;存在单向强流向关系的城市有 6对;其中存在两两弱对流关系的城市有5对;存在单向弱流向关系的城市有 13对。
(4)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中存在明显派系,可辨析出八条国际旅游线路。北京、上海、西安,北京、上海、南京,北京、西安、成都,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是最稳定的四条国际旅游线路;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杭州,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成都、大连,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成都、杭州,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成都、广州、大连、桂林是另外四条相对稳定的国际旅游线路。
(5)模拟发现,旅游资源禀赋是西安、成都、南京、杭州、桂林、武汉、昆明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核心,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北京、杭州、昆明、桂林吸引入境游客的有力因素,入境交通的局限严重制约了西安、成都、桂林、杭州、南京入境游客的输入,入境游客对城市形象的认知和反馈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广州、武汉入境旅游业发展。
(6)通过演化仿真,中国入境旅游流模型中城市间的流向关系将增加,彼此存在强对流关系的城市由现在的9对增加到10对;彼此存在单向强流向关系的城市由现在的6对到8对;彼此存在弱对流关系的城市由现在的5对增加到7对;彼此存在单向弱流向关系的城市由现在的13对增加到16对。
(7)从演化趋势上来看,广州、成都、南京、杭州在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中结构地位将不断增强,成为整个网络的次一级核心。处于边缘节点的桂林发展势头良好,与广州和上海均建立了新的流向关系。目前最稳定的四条国际旅游线路有望拓展为五条,上海、西安、杭州将成为国内又一稳定入境游线的组合。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首次从全国尺度上对入境旅游流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宏观的、定量的研究。并以此研究为数据基础,以CAS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仿真演化的模型,对中国入境旅游流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