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经典释文》陆氏音系之声类声母研究

关键词:《经典释文》,陆氏音系,声类,声母,异读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经典释文》,唐陆德明撰。是一部汇集汉魏六朝注释家对先秦经书的注音及释义的著作,是书广泛收集了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的音切及训诂资料,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经典释文》中凡是标于首位且没标明姓氏的音切均可视为陆氏的标准音,这些音切代表了南朝末至唐初(公元六世纪后期至七世纪前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同时,《经典释文》辑录了大量汉魏六朝人的注音资料,对这些注音进行研究,可以考订出汉魏六朝时期的语音系统,并且可以由此探求汉语语音从上古到中古发展演变的线索。
对《释文》音系的系统研究者,主要有王力和邵荣芬两位先生,但二者研究方法及结论多有不同。为了弄清《经典释文》陆氏音系的具体情况,我们对《释文》陆氏音切作了穷尽式的考察,运用反切系联法、反切对比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我们的研究分三步:第一,根据反切上字系联其声类,并对反切的各种情况作数据统计,结合其他资料理出《释文》陆氏的声母系统;第二,根据反切下字系联其韵类,对其韵类的各种情况作数据统计,理出《释文》陆氏的韵母系统;第三,理出《释文》陆氏音系的声调系统,并列出声韵配合表。本论文为第一步的研究结果。
我们利用系联法得出了《释文》陆氏音系的反切声类共40类:
唇音七类:必类、普类、步类、莫类(含亡类)
方类、芳类、扶类
舌音八类:丁类、他类、徒类、乃类
张类、勑类、直类、女类
齿音十四类:子类、七类、才类、息类、似类
侧类、初类、仕类、所类
之类、昌类、食类、式类、市类
牙音四类:古类、苦类、其类、五类
喉音五类:於类、許类、户类、于类、以类
半舌音一类:力类
半齿音一类:如类
在上古音的研究上,有“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二母归泥、照二归精、喻三归匣”等说法,王邵二先生也认为《释文》“轻唇重唇不分、舌头舌上不分、从邪不分、船禅不分、匣云不分”。我们的考察结果有以下几点和王、邵二先生不同:
1、陆氏唇音帮非组声母反切中类隔切极少,仅占总数的不到4.17%(如果从切次来看,类隔切仅占1.58%稍强);说明“非、敷、奉”已从“帮、滂、並”中分化出来。《释文》中不少材料也能证明这一点。“明、微”组反切的音和切与类隔切比例相当(分别占54.73%和45.27%),并且不少明母字的反切上字就是用微母字作反切上字,表明“明、微”尚未分化。
2、舌音端知组中音和切比例超过94.51%,类隔切不到5.49%。类隔切只牵涉到少数几个反切上字。从被切字的韵摄来看,主要集中在宕、通、山、江及梗摄的某几个韵类上,且以入声字居多。此外首音后所附音切也证明“端、知”有别。
泥娘组中音和切比例为94.33%,类隔切只有5.67%。类隔切只有以泥切娘的情况,并且只出现在三个韵类尤其是效摄的肴类韵上。首音后所附音切也能证明“泥、娘”有别。
我们认为舌音中,知、彻、澄、娘已经分化,只是个别字仍存在两读现象。
3、齿音中,陆氏“崇、俟不分”非常明确。陆氏音中俟母字无反切上字,作为被切字仅出现了三个,且反切上字均为崇母字。
“从、邪”两母反切中类隔切比例超过12.91%,尤其是近40%的邪母反切上字为从母字作反切上字。我们认为《释文》“从、邪”虽然仍为一类,但分化的趋势已很明显。
“船、禅”两母虽有近15.02%的类隔切,但从《释文·序录》可以明确看出陆氏 “船、禅”有别。我们主张“船、禅分立”,其类隔切可能由于陆德明审音不细或杂入吴音造成的。
4、喉音中“匣、云”两母字类隔切仅占不到0.73%。并且已有“云、以合流”的情况出现,我们主张“匣、云”分立。
我们得出了《释文》陆氏音系的声母系统,共有声母39个:
唇音:帮[p]、滂[p‘]、並[b]、明(微)[m]
非[pf]、敷[pf‘]、奉[bv]
舌音:端[t]、透[t‘]、定[d]、泥[n]
知[¦]、彻[¦‘]、澄[¥]、娘[¤]
齿音:精[ts]、清[ts‘]、从(邪)[dz]、心[s]
庄[tS]、初[tS‘]、崇(俟)[dZ]、生[S]
章[tþ]、昌[tþ‘]、船[dü]、书[þ]、禅[ü]
牙音:见[k]、溪[k‘]、群[g]、疑[N]
喉音:影[o]、晓[x]、匣[Ä]、云(喻三)[Äj]、以(喻四)[j]
半舌音:来[l]
半齿音:日[¤ü]
在对陆氏音中类隔切的认识上,我们从陆氏音切中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语音演变的规律,并参考研究离散式音变的“词汇扩散理论”,认为:陆氏音中的类隔切在当时是一种异读现象。陆氏帮非组、端知组、船禅、匣云等声母的某些字存在着异读,这些字正处于分化的末期,既可读分化前的声母,有可读分化后的声母,在当时都得到认可。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