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羟丙基-β-环糊精,大豆苷元,包合作用,法莫替丁,表观稳定常数
● 参考解析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筒状结构,可以选择性包合药物分子形成包合物,药物分子被包容于筒状结构的疏水空腔内,具有很好的分散度。同时,由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外部的亲水性,使形成的包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随着对具有不同性能的新型β-环糊精衍生物开发和利用的深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技术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本论文从对β-环糊精的修饰出发,合成了一系列β-环糊精衍生物,探讨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取代度对大豆苷元包合作用的影响;其次,以法莫替丁为客体模型药物,研究了HP-β-CD对法莫替丁的包合作用。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四部分:
第一章:首先,对β-环糊精衍生物的种类、合成意义以及修饰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地阐述。其次,分别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物的应用、制备方法、表征方法、分子间的结合方式以及化学计量试验方法等方面,全面综述了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第二章: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的用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分别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运用核磁共振法(1H NMR)测定了8种HP-β-CD的取代度。另外,参照文献提供的方法合成了羧甲基化的β-环糊精(CM-β-CD)和3种磺酸基-β-环糊精,分别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CM-β-CD的取代度和3种磺酸基-β-CD的磺化趋势。
第三章:实验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6种不同取代度(DS)的HP-β-CD与大豆苷元的包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法(IR),X射线衍射法(XRD),紫外光谱法(UV)及热分析法(DSC-TGA)对6种包合物进行了物相鉴定,并对表征图谱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度的HP-β-CD对大豆苷元均产生了包合作用,DS=7.8的包合物谱图差异较为明显,包合效果较好。
分别考察了其中4种取代度的HP-β-CD与大豆苷元包合物的相溶解度,判断包合类型并计算各包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Kc)。实验结果表明,4种取代度的HP-β-CD均可与大豆苷元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类型均为AL型;当DS=7.8时,HP-β-CD/大豆苷元包合物表观稳定常数最大(K1:1=21.63 M-1),包合物更稳定。
第四章:以法莫替丁为客体模型药物,分别采用溶液搅拌法和回流法制备了HP-β-CD与法莫替丁的包合物,并用IR、XRD、UV及DSC-TGA对其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HP-β-CD与法莫替丁的相溶解度,绘制出了相溶解度图。实验结果显示,包合物中法莫替丁分子进入HP-β-CD空腔中形成包合物超分子体系,该包合物不同于简单的物理混合物。该超分子体系中,包合类型为AL型,主客体分子以1:1摩尔比稳定包合,表观稳定常数K1:1为146 M-1。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