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外显亲社会行为,内隐亲社会行为,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父母教养方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关注健康发展的今天,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已成为社会和研究者急需关注的问题。亲社会行为是指自愿做出的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并促进与他人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行为。它既有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发展。内隐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外显亲社会行为由过去经验所形成的一种内隐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潜在地、自动地影响个体进行与亲社会有关的判断和行为。
随着亲社会行为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意识到亲社会行为是人的本质的一部分,其产生既具有一定的种族遗传性,又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最新背景下,采用同伴评定、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自我评价测量方法,来验证亲社会行为的分离效应,考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外显、内隐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从而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理论意义。
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一,以12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在利他性亲社会行为、遵规与公益性亲社会行为、关系性亲社会行为、特质性亲社会行为四个维度上,运用同伴评定方法测得外显亲社会行为;采用提名法收集亲社会和非亲社会词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测得大学生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来考察亲社会行为的内隐性和分离效应。
研究二,采用Rosenberger自尊量表测验外显自尊;采用自尊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测得内隐自尊,来探究外显、内隐自尊与外显、内隐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外显亲社会行为之间作用,以及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分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研究三,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来测量父亲、母亲教养方式,来考察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最后,在讨论部分对本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进行阐释,深入讨论外显、内隐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影响,并展望亲社会行为未来研究趋势。
研究结论如下:
(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存在内隐性,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内隐亲社会行为和外显亲社会行为存在分离效应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
(2)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外显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内隐亲社会行为无显著相关;内隐自尊与内隐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外显亲社会行为无显著相关。
(3) 外显自尊在内隐自尊与外显的关系性亲社会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外显自尊低的个体,内隐自尊越低越容易做出关系性亲社会行为。
(4)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分离与遵规与公益性、特质性、关系性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内隐亲社会行为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了外显自尊越高于内隐自尊,个体的遵规与公益性、关系性、特质性亲社会行为越强,外显自尊越高于内隐自尊的个体内隐亲社会行为倾向越低。
(5)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外显亲社会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与内隐亲社会行为倾向不存在显著相关。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