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易俗社,建国十七年,戏曲改革
● 参考解析
再过三年,即2012年八月十三日,易俗社就成立了一百周年了。在漫长的岁月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易俗社对秦腔艺术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从剧目创作、人才培养、艺术改革、以至剧团管理,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借鉴的经验,应该说易俗社这个古老艺术团体的历史中,包含着值得我们今天重视的文化遗产。
然而,学界对于易俗社的研究明显不足。数量有限、浅尝辄止的几篇研究也只能说是资料性的补充。对于它的整体研究,学界则极少有人将其列入研究范围。一个“百年剧社”没有相对完整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同时,由于剧团成立时间比较长,历史也很曲折,易俗社的宝贵资料也面临危机。连1962年五十周年纪念时搜集到的一些宝贵资料也遭受严重损失;许多历史见证人——易俗社的主要领导、名老艺人也相继辞世,可以说对易俗社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意图截取易俗社在建国十七年这段时间做一个系统的个案研究,从而发现易俗社在特殊时期的历史和戏曲改革方面的特殊价值,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引言部分介绍易俗社建社到1949年建国的概况,提出本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第一章,建国十七年易俗社的历史。首先是1949年到1952年期间,阐述易俗社在这期间的历史,主要集中在它在建国前和建国后的转变,以及剧社的恢复和整改。其次是1953年至1966年,整改恢复后,易俗社作为剧团的演出活动和剧社内部活动。从这两个阶段来阐述易俗社在十七年的历史。
第二章,易俗社在十七年里的戏曲改革。首先是建国后戏曲改革的历史背景在大环境下戏曲改革对易俗社的影响。其次是易俗社经典剧目《三滴血》的改编。以易俗社拍摄的电影版《三滴血》为改编后的蓝本,将范紫东的原版《三滴血》与其对照,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改编后《三滴血》的艺术成就和改编指导思想。再次,易俗社十七年的戏改不仅是对传统剧目的改编,在这时期出现的现代戏也是戏改的表现之一。
第三章,分别对易俗社在十七年的制度改革和人员改革做研究。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再到社员思想的改造等几个方面加以详细分析。
最后在结语部分对易俗社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作用再次阐释,分析易俗社在我国国剧中,尤其是在建国十七年里的秦腔对戏曲改革的作用,从而确立易俗社的特殊价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