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红楼梦》,昆曲,家班,艺伶,审美
● 参考解析
摘 要
众所周知,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代表。《红楼梦》也因在一部小说中展衍映射出包罗万象的文化艺术知识而被后人称作“百科全书”。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被誉为“百戏之师”。文学名著《红楼梦》与昆曲艺术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二者之间蕴藏着相互影响又彼此关照的紧密联系。正是由于中华文化圈自觉的综合凝聚作用,才使得中国的文学与艺术相互交集碰撞、衍伸融汇,日渐积累构塑成庞大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产生叹为观止的文化聚变效应。
本论文研究目标即希望通过坚实的史料和缜密的分析萃取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作者曹雪芹将昆曲艺术作为当时社会风俗的重要文化符号在作品中予以体现,有幸记载和定格了昆曲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红楼梦》也因此成为记录、反映和保存昆曲艺术活动的重要参考文献;成为解读研究昆曲艺术珍贵天然的文本资料。而昆曲艺术则同时亦惠及丰富了《红楼梦》的文学创作,表达传递了曹公创作《红楼梦》的思想精髓和美学追求。同为中华精粹文化代表的二者在同一时代相遇并相互渗透汲养,这在中国古典文学史、艺术史上实属少见,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论文的框架结构共分五个部分。其绪论部分概括性地阐述了本论文的主题:从小说《红楼梦》中看到的昆曲艺术。结论部分则是对全文进行概括性的总结陈述及概念梳理,最终得出研究结果。
其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
第一章题为小说《红楼梦》中的昆曲家班。分别从家班类型与家班艺伶两方面论述。家班,是明清时期培养管理戏曲艺人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昆曲艺术的承载者和诠释者,昆曲家班的兴衰与昆曲家班艺伶的荣辱有力地佐证了明清时期昆曲艺术的发展、繁荣与演变。正因如此,本论文将这一章节作为写作的突破口进行重点探讨。
第二章题为小说《红楼梦》中的昆曲剧目。分别从点戏中的戏目链、昆曲折子戏和经典昆曲剧目三方面论述。明中叶后,昆曲艺术正式登上戏曲舞台,为传奇剧带来新鲜的活力,形成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在此时期,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著名剧作及经典折子戏。作为昆曲艺术的文本资料,这些剧目和唱段历经数百年时光的筛选剪裁至今仍然活跃于舞台并焕发着灼灼生机。故此,本论文将这一章节作为承接过渡的中间段落。
第三章题为小说《红楼梦》中的昆曲审美。分别从《红楼梦》中昆曲艺术的主体性审美、客体性审美和观念性审美三方面论述。艺术源自人类对美的追寻与领悟。昆曲美,美在昆曲各要素相得益彰、有机共存的完美搭配,美在各要素的艺术彰显与和谐共融。不同时代、阶层、年龄、阅历的人都有对美的不同感受。说到底,艺术存在的终极目的在于审美。因此,本论文将昆曲审美这个论题作为最后一个章节予以论述。
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国家亦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昆曲经国务院批准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信对于二者之间文化交集范围内尝试性的比较研究,一定会为我们这些从事文化艺术领域学习与探索的学子打开一扇眺望中华文化的窗口,进而必将有利于推动我们在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的二流交汇处找寻文化艺术承继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