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网民,网民力量,舆论力量,网络新闻,措施
● 参考解析
在网络资源和技术愈发成熟的今天,网民的力量已不可小觑。截止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互联网处于一个本土化的格局之中,然而构成这一本土化格局基础的正是数量规模越来越大的网民。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广大网民已经以自己独有的身份更多地参与到新闻中来,进入一个“网民参与新闻”的时代。一个新闻事件,经过千百万网民的参与放大,就会或多或少地被网民的声音所左右。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任何新闻都有可能激发网民的情绪和神经,成为关注并抒发个人观点的爆发点。网民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对已有的事实声援或者抨击,有的网民积极地补充新闻不完整的部分,有的在网络上展开调查,在网民的参与下,新闻的走向被左右,新闻当事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的网民具有正确的是非观,然而网络固有的存在方式,也使得网民的“畅所欲言”失去控制,各种言辞混杂其中,多种观点参差不齐,对于原本的新闻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有的新闻事件,在广大网民的努力下被拨开迷雾,维护了新闻应有的真实客观;有的新闻主角则在广大网民的愤慨或者感动中被神话,冠以了并非客观的“罪名”或者“嘉奖”。网民可以“跟帖”,也可以对于自己关注的新闻时间参与网络投票,更有最近流行起来的“人肉搜索”,使网络新闻人物无处藏身,还有的网民开起了自己的网络政治博客,成为拥有可观点击率的“意见领袖”,对政治层面的新闻显示了一定力度的监督作用。庞大的网民力量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利国利民,小则改变一个事件的走向,大则维护民族主义和国家主权,用不好则会混淆视听,使互联网环境受到污染,将新闻事件或者新闻当事人推至无可挽回的不良境地。网络维权事件屡见报端。
中国网民数量已经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网民的质量不容乐观。提高网民的质量除了依靠网民的自律,还应当采取其它有效措施,在这里,政府、网络运营商、大众媒体都应当重视网民力量的引导。政府应当明确相应的法律法规,涉及到网络隐私权、网站责任、个人数据等等;网络媒体应当树立正确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观,在新闻报道上关注网民的情绪,不搞恶意煽动网民情绪的新闻报道。另外,维护网络环境,为广大网民和社会贡献高质量的文学艺术科技哲学内容;引导网民的言行走向正规,中国网民文化节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范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网络应该是一张快速传递信息的网,一张凝聚民族爱心的网,是一张消弭灾难镇痛的网,在值得欣喜的网民数量面前,我们应该对于网民力量的引导策略进行思考,如何运用网络网民的力量推动中国前行,这需要管理者、互联网企业和每一位网民共同携手实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