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哈利?波特》,误译,语境
● 参考解析
“翻译作品中肯定有误译存在,这如同空气中包含氧气一样。”一位日本学者如是说。(谢天振,1999:194)在中国对于误译的研究,多数属于语言实践层面,即对一些误译实例进行批评证伪,并且寻求翻译方式以应对一些容易译错的实例。而最近这些年,随着翻译理论的“文化转向”,及解构主义等的影响,学者们对误译的关注视野也拓宽了,出现了新的研究话题,比如:误译对文化交流的影响;误译与语境、理解、逻辑思维、认知心理因素、和文化等的关系;误译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等等。德国学者Wolfram Wilss 提出对误译进行描述、归类、和解释,并呼吁建立误译语料库,以期最大化消除误译。
本文起于如下一个社会现象:现今,读者阅读需求的急剧增长致使出版业更趋商业化。尤其对一些在西方国家已颇具销售量的畅销书,出版社为了兼顾经济利益不得不缩短翻译的时间抢占市场,而结果却引来了一些学者及读者对翻译版本质量问题的质疑与批评。那么,这些声音到底是有道理,还是过于挑剔?一个译本的好坏难定,但一些翻译的对错还是可以分辨的。很多翻译理论,比如目的论、功能主义,为解释各种翻译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但不是说翻译是有目的有功能的就无所谓对错。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马爱农与曹苏玲两位译者共同翻译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堪称一部佳译,却也遭到了一些学者与读者的指责。孰是孰非,本文以语境理论作为切入点,对其中的一些误译按照语境类型,即语言或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将其分类进行分析与评价,旨在使可以避免的翻译错误降低到最少并寻求更高的翻译质量。同时还提供了由台湾皇冠文化出版社发行的同书译本进行比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