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文艺阵地》研究

关键词:《文艺阵地》,20世纪40年代文学,政治文化,茅盾,六维度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文艺阵地》研究

摘  要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社会,战争是关键词,战争局势的演变牵引着文学的转换与变迁。战争破坏了战前的文学生态,同时也重建了战时的文学生态。文学在战火的炙烤下,发生着全新的变异。战争规范与制约了文学的生产机制,战时的政治文化影响着文学的形态。《文艺阵地》在战火纷纷、硝烟弥漫的文学生态里萌生,艰难地走过了六个春秋,这些足迹无疑见证了中华儿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数次浴血奋战。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家园里,《文艺阵地》不愧为一株文艺的奇葩。本文拟对《文艺阵地》作整体研究,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第一章,《文艺阵地》研究现状的综述。对有关《文艺阵地》研究的第一篇文章至今进行纵向考察,大致分为四个时段。本章对各个时段的研究概貌逐一作了分析,认为研究成果日趋繁富,但存在着研究的系统性不够,尤其是从期刊角度的研究及其成果还很薄弱。
第二章,简述《文艺阵地》的生命历程。本章主要从《文艺阵地》的发生、发展、终结三个演进的阶段逐一作了探讨。首先是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具体对刊物的刊名、定位、宗旨进行简要的说明;其次是以刊物的出版刊期为据将其分为半月刊时期、月刊时期、辑刊时期三个时期,分别从正副文本的内容上去把握刊物的风貌与格局;第三是刊物终结原因的分析,主要从政治文化变迁与编辑人事变动两个方面讨论并回答了这一问题。
第三章,阐述《文艺阵地》的“本体色彩”。引入朱寿桐先生的“三个本体”说,从《文艺阵地》的创作本体、批评本体、学术本体分述了刊物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发生的相互关系。其中创作本体是以小说为中心的考察,批评本体是围绕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讨论,学术本体是对“广现实主义”的理论探讨,并对《文艺阵地》的批评作了评价。
第四章,考察《文艺阵地》的运作。从编辑与出版发行两个层面进行论述,首先是从编辑策略的研究出发,对刊物与时偕行的、人性化的编辑理念及编创结合的编辑路子逐一分析;其次,对刊物的出版发行策略作了简要的概括,分析了刊物在战时的出版发行方面所采用的“奇招”所在。
第五章,首先是对《文艺阵地》从抗日层面得出其历史贡献的一面,分别从歌颂英雄、批判汉奸两大主题阐述其如何紧密配合抗战、团结抗战力量的积极影响;其次是从文学层面出发,对《文艺阵地》中存在问题作了反思,包括“HG模式”的清算和“自我”的审视,欲求文学的借鉴意义。
结语,《文艺阵地》作为20世纪40年代的大刊,在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上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曾在20世纪40年代引领中国文艺批评方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从对《文艺阵地》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期刊研究应有的六个维度,即历史性维度、共时性维度、宏观维度、微观维度、生产维度、效果维度。
关键词:《文艺阵地》,20世纪40年代文学,政治文化,茅盾,六维度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