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和谐社会 , 主体性
● 参考解析
摘 要
近年来,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快速发展变化,使人们愈来愈多的开始思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这一问题也在实际上日益成为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发展、环境理论研究交叉涉及的一个现实问题。它在世纪之交国内外的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中,更是日益成为一个新的焦点。人们之所以会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视与当今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20世纪是一个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环境空前恶化的世纪。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的过程中经常忽视和违背自然规律,结果造成了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环境退化等问题,最终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障碍。;
本文试图从主体性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理论进行梳理,以主体性理论为切入点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理论反思,并着重分析了二者对当代中国现实的多方面影响,具有启发意义。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即人成为主体的根本属性或性质具体说来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中国现状分析掀起“主体性”热潮的现实原因。第二章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进行具体的主体性探析,认为“和谐社会”立足点是现实的人、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本、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与高度发展是物质前提。最后就社会不和谐问题进行论述,认为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发展不成熟,多元利益主体产生,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欲望空前加剧,社会成员分化由此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种社会价值取向。论文第三部分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主体性探析,通过对人的需要、人的素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这些具体角度的论述向读者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本章节的最后还就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与第二章节的协调好各种社会价值取向进行呼应,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方向。论文第四部分共有两部分内容,首先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它们不仅在理论上是统一的,在实践上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其次通过研究当前社会存在问题,说明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如何通过提高全面素质体现人的价值,提升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使其具有了新的时代意蕴和理论创新内容及价值定位,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和谐社会要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体性理论的时代诉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