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定名和功用, 类型学分析, 器物组合, 区域特征
● 参考解析
斝按质地有陶斝和铜斝之分,陶斝是我国古文化中的一种特殊遗存,分布广,数量多,使用时间长,苏秉琦先生曾将其称为“中国文明的火花”,对中华古文明、古文化研究具有较重要的指征意义。铜斝则是三代重要的酒器,对研究当时的礼制和社会生活有重要意义。
本文搜集考古发现的陶斝和铜斝,兼收传世铜斝资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计量学、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法等方法对斝尤其是铜斝进行综合研究,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主要介绍学术界关于铜斝和陶斝的研究概况,分为三个阶段。以《商周彝器通考》的出版即20世纪40年代为界标,此前对铜斝的研究囿于器物学的范畴。40年代以后,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陶斝与铜斝都有较多发现,斝研究也进入全面科学阶段,一方面是考古报告、图录著作对斝资料的记录;一方面是对斝的定名、功用等进行研究,对斝进行类型学研究。我们以80年代陶斝研究文章的出现为标志,将40年代以后的斝研究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章,总结前人对铜斝定名和功用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在没有新的资料出现之前,为研究方便,我们暂且沿用斝这一名称。指出前人对铜斝功用的研究有局限性,只是说明其用于裸礼,并没有说明其具体用途。本文依据文献和考古资料,认为铜斝在商代早中期,是和酒和滤酒器。商代晚期以后,铜斝主要作为容酒器。
第二章,铜斝最早仿陶斝形制而来,因此陶斝和铜斝有密切关系。对陶斝的起源作了探讨,其起源是多元而不是一元的,大致同时出现于内蒙古老虎山地区和伊洛地区。对陶斝进行类型学分析,按其形制分为釜形斝、罐形斝、鬲形斝和仿铜陶斝四种,理清了各型陶斝的演变脉络。
第三章,对铜斝进行类型学分析,按照器身形制差异和器身横断面的不同,将铜斝分为四型,每型又分亚型,了解铜斝的演变脉络。依据形制演变,将铜斝发展分为四期六段,并推断了各期段的年代。
第四章,对出土铜斝之墓葬的器物组合进行研究,观察在不同时期墓葬组合的演变情况,铜斝在礼器组合中的地位在不断减弱,在铜器中的影响也在减弱,这通过其在墓葬的摆放位置可以看出,并注意到这些变化反映出来的礼制变化问题。
第五章,铜斝区域特征的研究,铜斝出土地点的分布与商人势力的扩展有着密切关系。将出土铜斝的区域分为中原和诸边地区,总结了铜斝的区域特征及地区差异。
第六章,铜斝形制在演变过程中,受到铜爵、尊的影响,形制与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对于学术界颇有争论的无柱鬲形斝和罐形斝的定名进行了辨析,柱并不是斝的关键因素,鋬才是决定是否为铜斝的关键因素,因此,这些器物还应称之为斝。
结语,主要探讨了铜斝消亡的原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