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模糊 文学翻译 再现 翻译技巧 译文评价
● 参考解析
摘要: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根本属性,也是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之一。文学作品中的模糊现象,作为其美学价值的体现,主要表现为意象空白、意义不确定性和召唤结构。通过对本研究的文献分析,说明本研究对于文学翻译及翻译理论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者从描写翻译理论入手,从翻译的不确定性和译者的操控两个方面,阐释了文学模糊现象存在的必然性,并引出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在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文学模糊现象翻译的策略。文学传递的美学信息应该成为翻译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在进行模糊现象的翻译传递时,应把读者期待、美学视野和译文评价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论证。
在中国,《道德经》是最早体现模糊思想的著作,近现代学者则更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剖析和研究,然仍未能得到一个理论上的系统的说明。在西方,对模糊现象的研究更可谓百花齐放。但是,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如何在翻译中,特别是在文学翻译中再现这些模糊,成为了一个未决的难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必要性。描写翻译理论承认翻译的不确定性和译者的操控,这是本研究的可行性。
全文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国内外模糊语言和文学模糊现象研究的现状,指出本研究的意义,并说明模糊性是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之一。
第二部分则是从翻译学的视角,以描写翻译理论为基础,从翻译的非完整性和译者的操控两个纬度,分析说明翻译可译性的限度,从而验证模糊现象的必然性。
第三部分通过对模糊语言的界定,对文学模糊现象进行分类,并以译例说明。
第四部分作为本研究的主体,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提出文学模糊翻译的策略和技巧。作者提出措词、增益、形式颠覆、文化颠覆和模糊对等的具体技巧和策略。
第五部分是第四部分主体的延伸,从翻译批评的角度,对文学模糊现象翻译质量在评价中要考虑的要素进行分析。指出内部和外部因素要综合进行验证。
第六部分是对谈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文学翻译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糊性的翻译。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部分。
其中,第四、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然而,虽然本研究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有待于后来者进一步完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