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地方综合性大学
● 参考解析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通融识见,博雅精神,远大目光和健全人格,从而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的公民。虽然人们对通识教育的理念、涵义、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在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方面,人们有着共识,通识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因此许多高校都在开展通识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实施状况不尽人意。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因为缺乏对通识教育理论的认识和通识教育实践的研究,大多数院校都是从形式上简单模仿美国或国内几所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导致通识教育流于形式。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发现通识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方式不恰当是造成通识教育差强人意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试图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中的问题入手,发现原因,寻找对策,积极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地方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从而有益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识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恰当的教学方式又是通识课程质量的保障。考察中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状况,不仅可以了解当前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也能从中发现问题,便于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本文就以西北大学为例,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其通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并与美国哈佛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对比,指出当前大多数地方综合性院校实施通识教育随意性较大,因人设课,而不是因课择人。没有西方大学和港台地区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或通识教育委员会那样的机构来统筹安排课程设置和实施,缺乏制度保障,通识课程散乱,没有精心设计的共同核心课程体系,课程拼盘现象严重,构成比例失调。另外,教学方式陈旧,大多数教师上课还是采取传统的讲授式,学生上课兴趣不高。笔者通过分析现状,然后在借鉴国外和港台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地方综合性大学应树立明确而完整的三级通识教育目标体系,包括通识教育终极目标、知识体系目标及课程目标,从知识分类角度整体规划和设计通识课程模块,按照主题或学科取向组织通识课程内容,实行以研究性学习为中心,小班讨论和助教制为主的教学方式,建立强有力的通识教育实施机制,从而推进通识教育的开展,培养德、智、情、意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本研究从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入手,对通识教育在地方综合大学的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希望能对这些院校的通识教育实践有所启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