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英语浸入式,教师作用,个案研究,第二语言习得
● 参考解析
摘 要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学普遍采用学科英语教学、全英语课堂教学和浸入式英语教学三种模式。根据对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得出:在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输入的语言量和幼儿输出的语言量明显多于其它两种教学模式,幼儿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质量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教学模式。“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自1997年在西安开展以来,就以其独具特色的创新性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研究机构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至今,这项教学研究已经走过了十年的路程,从地域方面逐渐扩大,从研究方面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研究生期间,本人有幸参加了幼儿阶段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课题组的工作,在导师的引领下参加英语浸入式巡回研讨活动,并长期跟班录课,在不断理解学习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希望能为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工作尽自己微薄之力。
已有的研究通过教师语言输入量、儿童语言输出量、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对英语浸入式和其他幼儿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横向对比,或通过对英语浸入式活动的质性研究表明英语浸入式是适应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模式。
本研究以一种个案的纵向方式深入研究英语浸入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运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1.可理解的输入方式;2.语言工具性作用的体现;3.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的结合(a.正确的语言反馈 b.结合情境化场景运用语言形式);4.情境化教学(a.情境化程度 b.环节设置);5.激发幼儿学习的方式;6.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解析。根据解析得出如下结论:
1. 教师通过直观化的教具创设仿真的情境,幼儿在对话式互动的基础上获得可理解输入。
2. 语言与认知结合。教师结合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认知具体事物以及事物的发展过程等,语言在发挥工具性作用的过程中习得。
3. 教师通过对幼儿语言的反馈以及在为语言形式创设有意义的语言情境中实现了有效地把语言形式教学嵌入以交际意义为中心的第二语言课堂活动中。
4. 直接学习,类似习得的学习方式要求情境化的创设,并且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要遵循思维发展由易到难的规律,体现出探索性。活动中教师主要以图片、实物创设情境,实现了直观化、形象化,符合思维发展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有利于英语直接思维的培养。在活动的环节设置上,教师的活动体现出英语浸入式活动要求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合理转折、有机联系的活动设计规律。
5. 教师激发幼儿动机的类型主要有任务型、教师积极态度影响型、自主决定型、榜样型(教师榜样、同伴榜样)。
6. 根据师幼话轮比,幼儿的主动参与性不断提高,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充分体现。
7. 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方面,教师主要考虑到幼儿经验、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园内外课程资源,园所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和家长资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