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民初 地方实力派 袁世凯 权力 矛盾
● 参考解析
晚清以降,清政府中央集权衰落,以督抚为首的地方实力派崛起,掌握了地方政权。清政府试图通过改革收回各省督抚的权力,但成效不大,地方督抚掌权已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治趋势。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推举都督,建立军政府,脱离了清政府的统治。与此同时,各省都督借机扩充武装力量,把持地方财政,从而形成了以各省都督为首的地方实力派,这也标志着地方实力派的正式崛起。
到1912年,袁世凯虽然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政府,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远不能真正控制全国各省。各省都督反对袁世凯政府提出的军民分治政策,主张维持现状。故这一时期各省都督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十分紧张,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二次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依靠武力镇压了反抗的南方各省,暂时统一了全国,控制了政局。然而,地方实力派依旧存在于各省,并掌握着地方政权。因此,加强中央集权成为袁世凯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
1914年,袁世凯在各省推行军民分治政策,实行财政改革,希望借此削弱并消灭各地方实力派,进而加强中央集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然而,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遭到各地方实力派的强烈抵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军民分治政策得以在全国推行,中央财政状况取得好转)。相反,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削弱了袁世凯政府的统治基础。
到1915年,不但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地方实力派没有被完全消灭,在北洋军武力控制下的各省又产生了新的地方实力派。与此同时,各地方实力派保存实力,等待时机,以求重新崛起。
1916年,袁世凯推行帝制,护国战争爆发。在护国战争期间,各地方实力派纷纷借机崛起,或武力讨袁,或宣布中立,并乘机扩大了各自的势力。帝制运动最终失败,袁世凯也抑郁而终。
袁世凯死后,地方实力派再度崛起,并控制了各省政权,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形成了新的政治势力——军阀。袁世凯通过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化为乌有,民国政局再度陷入混乱,进入军阀割据时代。
本文以地方实力派为研究对象,以省为研究区域,以袁世凯执政期间为主要时间段,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为切入点,突出这一时期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央政府和以地方实力派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之间的主要矛盾,进而正确认识民国初年的地方实力派。同时,为使论述更加具体生动,本文将对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政策和这一时期各省军事力量的消长进行具体论述,以求论证详实、可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