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指定服役制度;血缘团体;剥削
● 参考解析
指定服役制度是徐中舒先生首先提出的,这对先秦社会剥削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学者虽对此继续过研究,但真正的把握了指定服役制度内涵的却是少数。本文旨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更为完善的指定服役制度发展体系,以期对先秦剥削制度以及早期国家发展进程的研究有所裨益。
文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本文将讨论指定服役制度形成的因素。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在进入早期国家阶段时走的是一条家国合一的道路,这就使得它带有浓厚的原始气息,社会上充斥着众多的血缘团体。血缘团体的存在给原始国家提出了难题,在中央权力还无法突破公社这个堡垒的前提下,找一个看起来温和且易于实行的剥削方式无疑是必要的。以定量及定性的贡纳和劳役为核心的指定服役制度应运而生。征服与宗法强制则是指定服役制度存在的两个外在因素。
第二部分,笔者将具体考察夏商周的历史情况,利用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梳理三代特别是殷商时期的指定服役制度。笔者认为,某些特定的氏族名或者族徽很可能是指定服役制的外化表现,它是作为家族、部族接受统治者指派任务的标识而存在。进入西周以后,周天子将宗法制度推行到全国,靠分封而成立的诸侯被宗法网络紧紧的拧在一起,指定服役制度在诸侯之间可能已经演变成了职贡性质的义务。这样,指定服役制度就在外部失去了大部分存在空间而龟缩在一国一地之内。王室分配给诸侯的“殷民六族”、“殷民七族”等无疑成了指定服役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另外,笔者将定量化及定性化的贡纳列入指定服役制度当中加以讨论。笔者认为:传统“五服制”、“九服制”的出发点是想让全天下的资源以量化或定性的形式流向王室,这实际上可以视做指定服役制度的一种变相。
第三部分,在这里,笔者将具体讨论指定服役制度的衰落原因。笔者认为:统治者的贪得无厌是指定服役制度难以继续的直接原因;再者,辟土服远浪潮的兴起,各国领土的扩张,使得指定服役制度在空间上变得难以实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血缘关系逐渐松弛,个人的独立意识空前提高,依据家族长以控制部族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履亩而税等直接针对个体家庭的新型剥削;此外,商品流通突破了一地一族的限制而波及全国,更多的消费品可以经由市场购得,统治者也不必靠指定服役来满足自己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