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生态平衡,动物保护,虞部,断屠钓,饮食禁忌,三驱之礼
● 参考解析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隋唐五代时期以动物保护为主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这一历史时期在动物保护方面所采取的种种措施。除了研究隋唐五代时期对我国传统的生态环境意识的继承外,还从节气习俗与动物保护、饮食禁忌与动物保护、祥瑞观念与动物保护、民族习俗与动物保护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它们与动物保护的关系。并着重探讨了佛教、道教的自然观对隋唐时期生态环境意识的影响,以及佛道二教的自然观和戒律在动物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像本文这样全面系统地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研究隋唐五代时期动物保护问题的论著尚未出现,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个方面的空白。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截止目前在我国古代生态环境意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比较客观地评价了这些成果的学术价值,同时还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与欠缺,以便使本文能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地深入探讨。其次,从史料支撑和研究理论两个方面,论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并对选题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隋唐时期管理山泽及动物保护的机构和职官设置,除了对虞部这一中央管理机构和职能进行介绍外,还对一些特殊区域的管理机构,如京都苑总监、诸陵台等机构和职能进行了考述,着重指出了它们在动物保护方面的一些职能。制定相关法律对动物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章中也对唐律中有关保护动物的条文以及相关敕令进行了研究,客观地指出了这些法律、法规对动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主要涉及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节气习俗与动物保护的关系。古人讲究春生秋杀,因此严禁春季狩猎,屠杀动物;隋唐时期每逢斋月、斋日也严禁屠宰;自唐代以来,每逢皇帝的诞日和忌日,也实行禁屠政策。所有这一切都有利于对动物的保护。移风易俗也与动物保护有一定的关系,古人以俭为美德,唐代的不少统治者都曾提倡过节俭,反对生活奢侈,这种做法体现在服饰与饮食方面,便可以达到减少猎杀动物的目的。在唐代中医养生之学颇为发达,而养生则不免提倡素食,因此也对动物猎杀的减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饮食禁忌与动物保护。在唐代有许多饮食方面的禁忌,不仅官方如此,即使在民间也存在不少禁忌,其中也涉及到减少或者拒绝食肉问题。在国家礼仪中也存在有保护动物的仪礼,如军礼中的“三驱之礼”便是如此。这一切在客观上都有利于动物的保护。第三,祥瑞观念与动物保护的关系。在我国古代往往把许多野生动物都列为祥瑞之物,甚至创造了一些所谓的祥瑞动物,如龙、凤、麒麟等。在唐代被列入祥瑞的野生动物不下数十种,这些动物都是严禁猎杀和食用的,它们实际上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中。第四,民族习俗与动物保护的关系。隋唐时期是一个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各民族交错杂居,各种民族习俗相互影响,尤其是对某些动物的禁食与禁猎的习俗,对保护动物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佛、道二教的自然观以及其对动物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讨了我国古代朴素的生态平衡的意识,二是探讨了佛教教义中与动物保护有关的内容,三是探讨了道教的自然观以及其在保护动物方面的积极意义。由于佛道二教隋唐时期的广泛流传,加之我国古代传统的生态环境意识的延续与传承,遂使保护动物、不乱杀生的观念普遍流传,客观上造成了有利于动物保护的社会氛围。
第五章研究了先秦至隋唐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意识的发展与变化、隋唐时期动物保护意识和措施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今天的历史借鉴意义等三个问题。
总之,在我国古代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思想十分丰富,在天人合一,回归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等方面,均有正确的认知和论述。也认识到天地(自然界) 的客观性与运行规律性,提倡不违天,顺天地之道的主张,这些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总结和继承这些思想,借鉴古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今天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措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平衡,动物保护,虞部,断屠钓,饮食禁忌,三驱之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