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诠释 道体 心性 境界 圣人
● 参考解析
成玄英是初唐著名道教学者,他的《庄子疏》在道教思想史和庄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以经典诠释学为出发点,并立足于文献的系统整理和义理发掘,考察了成玄英对《庄子》的经典认同意识和诠释特色,展现了成玄英庄学建构的思想进路,并探讨了成玄英庄学思想体系内在的哲学意蕴。
成玄英认同庄子是“道冠重玄”的圣人,认同《庄子》是“钳揵九流,括囊百氏”、“谅区中之至教,实象外之微言”的经典文本。“理身理国” 是成玄英诠释《庄子》的现实主题,而追求圆满的生命境界,向往超越的理想人格,是其思想的价值归宿。基于对生命的现实关怀和对《庄子》的经典认同,成玄英以郭象《庄子注》为主,广泛地吸收各种思想资源,以疏解的方式来重构庄学的思想体系。他不仅对《庄子》作了整体的把握,认为《庄子》具有明确的思想主旨和严整的思想结构;而且在具体的疏解中借用道家、道教、玄学、佛学等大量的思想资源,对郭象《庄子注》作了有所区别的吸收认同和有效处理,充分显示了其思想渊源的多元性和义理取向的自主性。同时运用重玄双遣、自身否定、并照双非的思维方法和大言若反、浑化一体的言说方式,对《庄子》思想作了创造性的经典诠释。事实充分表明,成玄英的《庄子疏》并不仅仅是字词训诂和章句串讲,而是具有强烈的、自觉的思想创新意识的经典诠释文献。
成玄英认为《庄子》内、外、杂三篇是一个统一的意义文本,其中内七篇意义贯联,集中表现了成玄英庄学的思想主题。通过对成玄英庄学思想理路的考察可以看出,成玄英的庄学本质是以“逍遥”为内涵标致境界之学。在成玄英看来,人生的境界是不断层层推进的重玄妙境,而智慧转化和道德圆满是通达于最高人生境界的两块基石,人只有首先在智慧上实现心灵的两度转化,即心灵主体由分别是非的“妄心”转向澄明自彻的“道智”,心灵对象由追逐外在事物转向关注自我生命,并进而将生命的最高智慧落实于现实的人生处境,超越于肉体生死,投企于心灵安宁,才可谓是“内德充实”,精神圆满。这样的精神境界的道德圣人,具有内在之美和外化之功,所以堪为宇宙万物的宗师,应为世间社会的帝王,是“内圣”、“外王”和谐统一的臻善臻美的理想人格。
成玄英庄学中的哲学宗趣,以“道德”、“重玄”、“无为”、“独化”为基本标志。所谓的“道德”,是从存在与价值的双重维度对一切存在者的本体性规定;“重玄”,是从智慧与道德的双重维度对人的境界层次的规定;“无为”,揭示了宇宙存在“自然而然”的属性,是修道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基本原则;“独化”,则反映了一切存在者的存在都是依据于自我本性的存在,彼此之间不存在相互依赖的本体性关系。“道德”、“重玄”、“无为”、“独化”四个概念分别标致着成玄英庄学的哲学特征和意蕴趋向,又相互涵摄,相映成趣,共同体现着成玄英庄学的思想旨趣。
从现代哲学的体系来看,“道德”、“重玄”、“无为”、“独化”四个哲学范畴体现于境界论、道体论、心性论、修养论、圣人论五个哲学主题,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哲学体系。在这个哲学体系中,以生命为本位的境界追求是现实关怀和理论起点,以虚通为内涵的道体是本体根据和终极解释,而以心性为核心的主体精神是贯通天人的桥梁。按照成玄英的诠释思路,就是由于有对生命的现实关怀,所以有境界内容的展示;有境界内容的展示,所以有对道体的认同;有对道体的认同,所以有道体与心性的贯通;有心性作为体道证道的内在根据,所以有修养工夫的说明;有修养工夫,而有理想的人格。境界论、道体论、心性论、修养论和圣人论彼此之间的相互支撑,共同体现了成玄英哲学的体系完整性和内容丰富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