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儿童分享行为,亲社会行为,利己行为,家庭的培养
● 参考解析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发展及获得机制等问题才受到国外发展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但研究涉及更多的是亲社会行为中其他要素的研究,而对于分享行为的研究还相对比较少。分享行为作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愿意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一种行为。它强调共享,能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同时,分享行为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行为的重要指标,因此它也成为儿童道德发展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于完善儿童的人格,提高儿童道德水平,促进儿童社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前时期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期的儿童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比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要长,因此,他们分享行为的发展及其差异表现除了受个体生理、心理成熟的影响外,家庭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独生子女众多,家庭结构核心化、小型化,儿童受尽家长的宠爱,容易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分享行为的发展情况确实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因而,在我国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下,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否会受到限制?那么我国儿童分享行为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家庭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有何影响?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提高和培养儿童的分享行为?
基于这些疑问,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70名3—5岁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试图探讨3—5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年龄特点、性别特征,家庭因素与儿童分享行为的关系等问题。经过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1、儿童的利他性分享行为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表现出更多的分享倾向。
2、女孩比男孩更认为利己性分享行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而且应该受到教师的批评。
3、儿童的利己性分享行为存在极其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利己性分享行为逐渐减少。
4、年龄越大的儿童,越认为利己性分享行为是不对的,应该受到成人的批评。
此外,通过访谈和比较分析后得出,男孩的利己性分享行为是不分性别对象的,而女孩的利己性分享行为主要针对同性别的儿童。对于他人的利他分享行为,3—5岁儿童认为自己都会比他人更愿意与人分享,其中,女孩比男孩更觉得自己比他人更愿意与人分享。
本研究还得出,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文化水平、职业类型和家庭结构与儿童分享行为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儿童的利他性分享行为有显著的相关,父母对儿童的关心、理解、信任和尊重等教育方式有助于儿童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形成。过干涉、过保护因素与儿童的利己性分享有显著的相关,父母对儿童的干涉、掌控、忽视、保护等教育方式会助长儿童的利己性,不利于儿童的分享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家长培养儿童分享行为的一些策略: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要适时表扬鼓励儿童的分享行为,避免负强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家长要鼓励儿童多与同伴进行角色游戏活动、家长要改变教养方式,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依据儿童分享行为的年龄、性别特点进行教育、家长要指导儿童学会一些分享的技巧、家长要丰富儿童分享行为的间接经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