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美国,玻利维亚,对外政策,“民革运”政权
● 参考解析
摘 要
玻利维亚位于南美大陆的腹地,因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著名领袖西蒙•玻利瓦尔的名字而得名,自1825年脱离西班牙统治取得国家独立以来,该国领土纷争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经济发展落后,作为玻利维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锡矿资源长期处于美国的控制下,国家财政收入微乎其微,社会矛盾十分尖锐。1952年4月,“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党”(本文中简称“民革运”)夺取政权,建立了玻利维亚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政权。对于冷战初期南美大陆出现的这一革命政权,美国政府对其表示了密切关注。经过慎重考虑,艾森豪威尔总统决定对“民革运”革命政权采取支持的态度。自1953年开始至肯尼迪总统时期,美国前后共对玻利维亚施行过三次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计划,使得该国一跃成为在同一时期美国对世界各国中人均受援最多的国家。通过援助计划,玻利维亚的经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但与此同时,“民革运”内部分裂加剧,政治危机严重。1965年,约翰逊政府转变政策,通过暗中扶植军人政权的方式一举取代该政权,从而保证了冷战时期美国在南美地区的战略安全。目前,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之上,以美国最新解密的档案为依据,就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三任总统对玻利维亚“民革运”革命政权的政策进行全面、客观的梳理与分析,从而揭示美国援助该政权的真实目的。
本文由绪言、正文、结论组成,其中正文共分四部分。
绪言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并概述本文选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自1848年美玻关系建交至1952年玻利维亚革命发生前美国与玻利维亚的历史关系。笔者将此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论述美国与玻利维亚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随着美国国力的发展壮大,革命前的美波关系从冷淡走向合作,美国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主导力量,从而奠定了双方“不平等”关系局面的形成。
第二部分,具体论述1952年玻利维亚革命的发生与美国的反应。该部分具体分析了革命前玻利维亚的情况,“民革运”的兴起及构成,以及美国与“民革运”的历史渊源,在得到该政权会对锡矿国有化进行补偿的许诺之后,美国政府于1952年6月正式承认该政权。
第三部分,具体论述“民革运”上台执政后所推行的民主改革以及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美国为了保障在南美内陆地区的战略利益,决定采取支持这一革命政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先后施行了紧急援助计划与“国家经济稳定计划”,肯尼迪总统延续这一外交政策,对玻利维亚继续施行“大三角计划”。大量的援助发展了玻利维亚的经济,但是同时也瓦解了“民革运”政权,加速其走向灭亡的步伐。
第四部分,具体论述“民革运”政权在革命后期面临的政治危机与美国的应对政策。60年代中期,世界冷战格局发生严重变化,加之此时的玻利维亚政局动荡不堪,为了防止拉美地区出现“第二个古巴”,约翰逊总统决定转换外交策略,大幅降低援助数额,并在暗中扶植发展军队力量,军人政权很快取代“民革运”政权。至此标志着美国对“民革运”革命政权的政策取得了完全意义上的成功。
结论,美国三任总统对玻利维亚的政策尽管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无论是表面上的支持分化,还是暗地里的策划颠覆,都从本质上体现了一致性,那就是美国从不希望在其战略后方出现一个革命的政权。“民革运”政权的崩塌,保障了美国在西半球的安全防务体系,阻止了苏联对广大南美内陆地区的势力扩张,从而暴露了美国在冷战时期称霸与争霸的真实目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