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战国至秦汉儒生政治命运考察

关键词:战国,秦汉,儒生,政治命运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五四以来,中国人一直顽固地认为:儒学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提供理论基础,儒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帮凶,这些结论都过于草率。本文选择从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士人(以儒生为主)为研究对象,拟在整理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对这两个时期儒生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进行系统的阐述。力图理清在时代大背景变化的同时,儒生在政治地位、生存境遇、人格精神等方面所发生的转变,更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探讨道与势的互动,探索他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共同作用下,精神世界的矛盾与无奈,以为今日之借鉴。
具体而言,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绪论:本课题的缘起和研究现状,对文中涉及的一些概念范畴,进行解释和界定。学术界对儒生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个时期或一些个体之上,缺乏对长时段、儒生群体的研究。本文拟对战国至秦汉时期儒生的变化做一个新的探索,以求教于方家。
第一章:战国时代的儒士。本文分别从儒士出路、儒士待遇、儒士精神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儒士在战国时代的自尊、自信、自由的精神是由天下大乱、各国急需人才的时代背景造成的。
第二章:儒士在秦王朝。天下一统是此时出现的新形势,儒生在此形势下积极参与新王朝的政治建设。历史经验和当前现实形势使秦王朝必然坚持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主导方针,而儒生的所作所为与秦王朝以法治国的模式格格不入。在屡遭打击之下,部分儒生最后被迫走上了与农民、贵族合作反秦的道路。
第三章:汉家天下与儒生。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无为”思想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儒学登堂入室,成为新的统治思想。以此为契机,大批儒生走上了政治舞台。本文对不同类型的儒生群体的政治遭遇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在政治生涯中遭遇的荣辱差别,是专制王权下的必然产物。在收获官位、俸禄的同时,也遭受着王权的横暴,其工具化的命运已不可逆转。
第四章:儒生的变化表现及原因。战国到秦汉,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儒生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一方上升,一方下降的特征。从客观上讲,战国时代已经开始的集权倾向发展至秦汉的王权专制是历史的必然。在这种变化中,无论是儒生还是其他士人,都无法不顺应潮流进行自我改变;从主观上讲,人类追求富贵的本性、趋利避害的本能、贫贱富贵的巨大差别以及仕途的艰危,都是促使士人发生着自觉不自觉的变化的重要原因。
结语:专制权力对人格的异化和扭曲作用遍及于当时所有的人。在政治强权的高压之下,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显露无遗。士人人格沦丧,万马齐喑的状态,并非儒学之罪。在中国王权主宰一切的情形下,儒生们很难挺起自由、独立的脊梁。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