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一五”计划,“二五”计划,平衡,实事求是
● 参考解析
摘 要
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进入了有计划地大规模地经济建设时期。周恩来作为国家总理,一直担负领导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担。本文囿于篇幅,主要介绍周恩来与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实施,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
“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难度很大,由于长期战乱,我国没有详细、系统的统计资料,人口多,底子差,加上朝鲜战争的爆发,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禁运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令计划的编制者们头疼不已。周恩来领导编制小组听取多方意见,反复修改,终于在1955年7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周恩来归纳为: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的培养技术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扩大商业;有步骤的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正确的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作用,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为实现“一五”计划规定的各项指标,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除少部分农产品外大都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经济效益也很好,是1978年以前最高的时期。而这些成绩是在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结束、同时进行三大改造、国民经济时有冒进的情况下取得的,十分不容易。
“二五”计划时期,由于受政治情绪影响,没有正式的“二五”计划文件公布。但“二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与“一五”计划保持了很好的延续性,即: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努力培养建设人才;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体现了积极、稳妥、改革、发展的精神。如果能按照“二五”计划的要求来发展国民经济,应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但国内愈来愈“左”的政治气氛严重影响了“二五”计划的执行。三年“大跃进”,导致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正常秩序被破坏,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人口非正常死亡率大幅上升。这一惨痛的教训使周恩来意识到:必须花大力气来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由此,进入到1961-1965年长达5年时间的调整。在调整阶段,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努力理顺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强调国家处在社会主义而非共产主义阶段,恢复工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实事求是,破除盲目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的主观唯心思想,努力将经济发展拉回八大的轨道上来,即: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周恩来的经济思想体现在“一五”、“二五”计划的编制实施上;“一五”、“二五”时期经济建设实践的多样性,为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总的来说,在经济建设上,周恩来强调综合平衡,包括地区发展平衡、农轻重比例关系平衡、重工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平衡等;由于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急躁冒进以及不顾客观实际搞“大跃进”,让周恩来对经济建设的速度十分谨慎;身为大国总理,周恩来强调建设主要靠自身力量,不能依赖外国援助;又由于我国在传统上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周恩来对农业生产也十分重视。
虽然周恩来的经济思想也受到时代的局限,在今天看来也有其不科学的地方,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周恩来尽量排除干扰并努力使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其中辛苦,我们这些后来者很难想象。
关键词:“一五”计划,“二五”计划,平衡,实事求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