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胰岛素,淀粉样变性,异源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细胞毒性
● 参考解析
蛋白质淀粉样变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多种人类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知20多种人类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症都与蛋白质错误折叠有关。一些与疾病不相关的蛋白质、肽类甚至多聚氨基酸也可以形成淀粉样沉积。淀粉样变性是蛋白质的一种共性,理论上所有蛋白质在特定的条件下都能够发生错误折叠并聚集形成淀粉样纤维。
胰岛素是一种富含α螺旋的短肽,由两条链组成,分为A链(21AA)和B链(30AA),A链与B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胰岛素作为研究淀粉样变性的模型分子具有一级结构简单、分子量小等优势;其作为临床用药,在合成和储存的过程中产生的淀粉样沉积可能产生免疫原性,使其作用功效减弱,因此对于胰岛素淀粉样变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和抑制剂的筛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胰岛素在高温,低pH条件下容易发生淀粉样变性,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和氨基酸能够影响它的成纤维过程。有研究发现,胰岛素的纤维化过程可以被自身形成的同源纤维极大的加速,这可能是由于加入的胰岛素纤维扮演了成核寡聚体的角色,使胰岛素成纤维过程的延滞期缩短甚至无延滞期。那么,是否异源蛋白也具有这种作用?已经有报道一些不相关蛋白可以影响另一种蛋白的淀粉样纤维的形成,如蚕丝纤维和Sup35可以导致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的纤维形成,富含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肽段可以促进Sup35朊蛋白淀粉样纤维的形成。异源蛋白与胰岛素分子之间存在一级结构和分子构象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否会对胰岛素淀粉样变性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基于以上问题,筛选出4种蛋白, 鸡卵清溶菌酶(Lys)、人血红蛋白(Hem)、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对异源蛋白存在条件下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包括:ThT和ANS荧光监测胰岛素纤维化及分子表面疏水性变化,异源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检测,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纤维进行形态分析,以及检测淀粉样纤维对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等。结果表明,鸡卵清溶菌酶、人血红蛋白Hem、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牛血清白蛋白BSA这四种异源蛋白能够在较小的浓度范围(质量比5%-20%)抑制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形成,并使纤维的细胞毒性减弱。溶菌酶在一定条件(pH2.0, 65℃)下经过孵育形成淀粉样纤维,孵育5天的成熟溶菌酶纤维对胰岛素淀粉样纤维的形成和细胞毒性同样具有抑制作用,不成熟溶菌酶纤维则没有明显抑制作用。溶菌酶纤维可使胰岛素的疏水性发生变化。分子伴侣活性分析发现,辣根过氧化物酶,牛血清白蛋白具有分子伴侣活性,能够抑制胰岛素B链的聚集。但溶菌酶和血红蛋白无类似的分子伴侣作用,这表明了异源蛋白对胰岛素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分子伴侣活性无关。四种异源蛋白对胰岛素淀粉样纤维的形成无一例外都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其降低胰岛素分子在溶液中的“有效浓度”有关。蛋白质的淀粉样纤维具有一种相对有序的三维结构,异源蛋白分子由于组成和结构不一样,难以整合入胰岛素的纤维结构。胰岛素在纤维化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较长的成核过程,即延迟时间。在这个时段,胰岛素经分子间的碰撞形成多聚体,进而形成纤维核心并组装成纤维。异源蛋白的加入使胰岛素蛋白处于一种含有其他大分子的“拥挤环境”中,降低了胰岛素的分子扩散速率,减少了胰岛素分子之间发生碰撞的机会,导致胰岛素的成核时间被延长。
结论:本文研究了四种异源蛋白对胰岛素淀粉样变性的影响,发现四种异源蛋白对胰岛素纤维化和细胞毒性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异源蛋白的分子伴侣作用无关,而与降低胰岛素的分子扩散速率进而抑制蛋白质分子的自组装有关。本文的结果对于探索异源蛋白在淀粉样变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阐明淀粉样变性的机制以及筛选蛋白淀粉样纤维化抑制剂提供了新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