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3S,西安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
● 参考解析
人类活动在不断地改变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上。土地利用方式的每一次转变都会产生一系列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人口的剧增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显著加快,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土地利用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促使了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提出。
西安市地处我国内陆,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西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过程的广泛深入推进,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环境影响和改变、规模与强度的不断扩大,人口、资源、环境等危机越来越困扰着西安市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协调土地和环境保护与工业化、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是土地利用领域重要课题。因此,研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探讨西安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地区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利用GIS软件,将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结合处理。一方面,利用ERDAS和ArcGIS软件,将2000年和2007年的遥感图像分类解译处理,制作出西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图,根据土地利用动态转移矩阵,从多个层次分析2000-2007年间西安市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多度和重要度指数等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指数模型,找出西安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评价指标,利用SPSS软件将统计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AHP方法赋予指标权重,并计算出西安市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最终按照前面的土地利用分析状况和评价结果提出西安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西安市2000-2007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其中耕地和城建用地、园地变化相对较多,全市耕地变化率为-17.90%,而城建用地变化率为57.51%,园地面积增幅为29.02%。林地有所增加,这是由于退耕还林政策,部分耕地转变为林地所致。牧草地、未利用地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2)从土地利用程度来看,西安市8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值为9.07,还处于发展期。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容乐观,因为2007年的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的增大主要由于分级指数为4的建设用地在逐年增大,而且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在大幅度减少,所以在这个时期的土地开发潜力在减少。
(3)通过空间分析得出,在这8年间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度和重要度变化较大的是:耕地变城建用地、耕地变林地、未利用地变耕地、林地变耕地和城建用地变耕地。其重要度指数分别为:54.48%、18.88%、16.65%、14.86%和10.03%,说明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为城建用地不断扩张,大量侵占耕地,同时林地与耕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在不同的空间区位上发生转化。
(4)2000-2007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37上升到2007年的0.58。根据西安市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等级标准,西安市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从2000年的较低阶段上升到2007年的中等阶段。尽管西安市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仍然只是处于中等水平的起步阶段,这还需要我们在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资源利用方面不断完善,建立西安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5)西安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共分3种,农业土地利用模式、工业土地利用模式和城镇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了强化环境管理,控制环境污染;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做好土地利用规划;挖掘城市中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土地法规与政策等四项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利用遥感图像指数分析法,分别提取出三种指数模型NDBI、MNDWI、NDVI的图层进行波段组合,有利于分类精度的提高;(2)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数据,从多个角度分析2000-2007年间西安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3)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状况、资源环境的合理性、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4个方面。并最终利用综合模型,定量评价了西安市的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4)在对重要指标的空间动态变化分析上,利用GIS的空间反距离权重内插的方法处理统计数据,最终从时间和空间上直观地表达了2000-2007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水平部分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