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中学语文教学中健全人格培养问题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 健全人格, 培养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在重视智能开发的同时,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及人格健全,这是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课题,也是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引言部分阐述了世界各国在母语教育中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国内现当代教育学者、一线教师的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健全人格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作了研究综述。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四章。
第一章对人格的定义重新阐述,并阐述了人格和健全人格的特点。人格是以一定的生理素质为基础,在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总和,并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这个定义里,我们强调人格的五个特点: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独特性,可塑性。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应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保持积极的情绪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力个体心理的相互和谐发展和协调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二章从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发展历程、人格培养的理论依据、实施人格培养的学科优势三个方面讨论了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依据。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培养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对于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培养三个阶段的划分和研究,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提供了可借鉴和可参考的经验,同时素质教育的提出,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影响,为当下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而语文学科本身的学科优势更是为语文教学中进行健全人格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第三章讨论了中学语文教学健全人格培养的理念构建和实施原则。新课程改革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明确了语文的“育人”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人格形成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健全人格,构建起语文教学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理念,强调教育的终极目的——人的培养、强调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强调学生健全人格的自我建构、强调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性的培养等理念;提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实施原则,即渗透的原则、发展的原则、适度的原则、合力的原则等。
第四章讨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健全人格培养的实施途径。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任,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善于挖掘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因素。将人类的优秀文化知识通过阅读教学渗透于学生思维言行的信仰、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既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也是当前阅读教学改革的需要。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语言运用技术的输入和自动化,而是人格的构建,注定了语文学习是在人格对话中引领成长,正是在这具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个体才有可能不断展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作文训练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力等,是一个完善个人智力结构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努力建构自身的高尚人格,从观察生活到认识生活,从构思到成文,无论是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还是议论,都蕴含着写作主体感知客观世界所萌生的思想情感,是学生思想和人格在外在体现,可以说,写作过程是学生人格健全的有力时机。一个环境的健康化与人格的健康化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氛围对健全的人格的塑造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强大的教育力量。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活动场所,语文课堂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健全人格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健全人格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系统,必须充分利用家、校教育资源,促进家校互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