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文人剧,愤懑之情,批判揭露,反叛传统, 风貌特色
● 参考解析
明代杂剧的成就虽没有元杂剧的突出,但在文学史上历来都是元明杂剧并称。明杂剧继承了元代杂剧的传统,而又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引言里对明代中后期杂剧,也就是本文要论述的文人杂剧作了评价。明代中后期文人杂剧表现了一代文人的内心,是一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作品。
第一章,是对明代中后期杂剧的概貌进行分析。第一节,解决的是明中后期杂剧从何时开始,各位学者对明杂剧的分期和起始都有不同的看法。学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明杂剧的分期就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持三分法,有的学者持两分法。本文根据所要论述的对象,将明代杂剧以弘、正分为前期和中后期。因为明初统治者的禁锢,这一时期的杂剧主要以藩王和宫廷文人为主,内容上也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而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时代的影响杂剧也发生了变化,即杂剧的文人化。第二节主要是对明中后期的文人杂剧的概念和文本进行界定。
第二章论述的是影响明中后期文人杂剧创作的原因。首先,中国传统的文人深受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响,既向往仕途又在对现实不满的时候以道家的消极避世来抚慰愤懑的心灵。社会现实的黑暗是他们走向避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明中后期的政治十分黑暗,从明武宗开始,明初的道德传统、价值传统就开始受到严重地挑战,世风败坏这些都在文人杂剧中有所反映,而这一时期的作家坎坷的身世对杂剧创作也有影响。综合以上种种,作家长啸以抒其不平的创作态度在杂剧中就体现得比较鲜明。
第三章对明中后期文人杂剧内容进行解读,文人剧作家在杂剧中以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了对科举、仕途、世风、宗教、人生等的看法。集中体现出来就是对科举、仕宦的两难心态:一方面渴望科举、仕宦;另一方面,在面对黑暗的现实时又想着逃离。其次是对世风的理性批判,作家以辛辣的笔触写出了社会的种种丑恶,进行无情的鞭挞。三是,宗教人生的迷途。此时的宗教信徒和宗教失去了以往的庄严,已经成了作家们批判嘲弄的对象,在宗教题材的作品中还有一部分写到了人生的虚幻,这是作家在极度失望之后的感受,四是文人情趣的折射,这体现了文人的传统一面。
最后一章,分析文人杂剧的整体风貌特色,传统观念力量的弱化最为突出,也是最有艺术感染力的特色。寓庄于谐的荒诞笔法、喜剧的形式、抒情言志的剧诗等都使明中后期杂剧不同于以往的杂剧创作。
明中后期文人剧在杂剧发展史上上承元代和明初杂剧,下启清初杂剧。它在文学史上也以独特的魅力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