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乡土小说,底层女性,悲剧命运
● 参考解析
以鲁迅为先导的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因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显著的地方特色,为中国现代文坛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20年代乡土小说创作中,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莫过于特定时代乡村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乡村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学界对前者多有关注,对后者尚乏细究。基于此,本文拟对20年代乡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作以理性的梳理和文化心理的观照,以弥补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某些不足。本文在观照五四乡土小说底层劳动妇女形象的同时,重点探析了这些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其根源。20年代乡土小说分为乡土写实派小说和乡土浪漫派小说,本文仅以20年代乡土写实派小说为对象,分析和探讨其女性形象的艺术创造和蕴涵。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身份认同和群体精神特征的角度出发,对乡土小说女性形象作以群体扫描,对这一弱势群体予以文化身份分类和精神特征揭示,并集中展示这一群体的共同的悲苦人生和悲剧命运。其中涉及到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祥林嫂《祝福》、单四嫂子《明天》;台静农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如汪大嫂《拜堂》、四太太《新坟》;许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如吉顺妻子《赌徒吉顺》等等,由此共同构成了一个底层劳动妇女弱势群体的世界。继而将这些弱势群体的女性分成两类:一类为具有反抗性的女性形象:鲁迅小说《离婚》中的爱姑、彭家煌小说《节妇》中的阿银,许钦文小说《鼻涕阿二》中的菊花,叶圣陶小说《一生》中的伊;另一类为逆来顺受型的女性形象:如叶圣陶小说《遗腹子》中的母,台静农小说《烛焰》中的翠姑,《新坟》中的四太太等等。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文本分析,揭示出她们在社会中地位的低下和人生命运的悲惨。
第二部分:探析乡土小说女性悲惨命运形成的深层原因,由此说明无论是反抗的女性还是逆来顺受的女性,她们在庞大的封建伦理系统中被强大的封建礼教所包围,同时自身又存在着程度不一的精神缺陷,在纲常伦理中都饰演着人生的悲剧角色。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物化、婚俗、贞节三个方面探讨底层劳动女性悲剧的根源。
第三部分:把乡土女性形象置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人物形象体系中加以观照,即探析20年代乡土小说中的女性描写对三十年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反思五四“人的发现”和妇女解放的时代命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学史意义及影响。
本文所探讨的乡土小说中的“女性小说”,是指20年代以王鲁彦、蹇先艾、许钦文、彭家煌、台静农等为代表的小说作家们以男性的眼光所创作的作品中的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文学作品。有别于当今流行的“女性文学”。因为,狭义的“女性文学”是指女作家创作的反映女性生活的作品。鲁迅小说因其思想和审美价值是任何小说流派都无法包容的,故没有将其归入乡土小说流派。但是本文将鲁迅所创作的乡土题材小说和20年代的乡土作家所创作的乡土小说归并在一起来探讨,是因为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创作精神上20年代的乡土小说与鲁迅都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