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先锋小说,人文关怀,文本形式,精神世界,个体存在
● 参考解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先锋派文学既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又是力图对当时社会意识形态有所超越,有所创新,并寻求文学“自身存在”的文学。对人的关怀始终是先锋派作家作品的题中之意。而这种人文关怀意识则又以不同于传统人道主义的范式得以表现。人道主义在以关怀人的存在为基本前提下,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性人道主义到萨特的存在人道主义,它一直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萨特认为,人的存在高于一切,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正是先锋文学人文精神存在的有力依据。先锋实验文学是八十年代中期社会意识形态日益自由,作家有更多的机会谈论文学,谈论“写什么”,谈论“怎么写”这一时期的一种自觉表现。他们的这种身体力行的实验创作,从根本上体现了“要求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和自由”的博大人文关怀意识。
先锋小说是先锋文学的主要文体形式。它那标新立异的人文探索精神及其解构式的现代性叙事特征无异在新时期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先锋小说理论批评几乎和先锋小说创作一起发展了起来。马原、余华、格非、苏童、残雪等人的作品直接影响了先锋小说理论批评的繁荣;吴亮、蒋原伦、张新颖、冯骥才等人的理论批评文章,始终透露着一种对先锋小说人文关怀意识的关注之情,进而促使了先锋小说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先锋小说思潮这一靓丽风景。
先锋小说作为人道主义的一种文学形态阐释,它首先表现在审美形态的突变。虚无与荒诞、孤独意识、悲剧意识、畸形人的存在、梦幻与迷宫、反讽与偶然、延异与寓言等在先锋文本中的频频出现成为先锋小说审美形态突变的具体体现。余华那犀利的解剖刀般的死亡叙事力图使读者看到一种虚无荒诞、孤独寂寞、悲观绝望的意识存在;北村作品中人物表现出的畸形扭曲性格,预示了“不正常的人”在现实中的存在;格非模仿的博尔赫斯迷宫叙事圈套使读者看到反讽的巨大力量和偶然事件的无处不在。
其次,虚构叙事圈套的自由存在,彻底改变了传统叙事策略中内容反映论的特点,从而使先锋小说的文本形式改革也成为一种不同于传统人文关怀意识的表现。马原是先锋派的先锋人物,他的“元小说”叙事艺术,是意识形态呈多元化和溃败状时人对自我存在得以肯定的第一次呼唤;孙甘露不止是一个语言实验作家,更是一位虚构叙事圈套的能手。这种虚构叙事的大量存在也是现代人身处虚无困境的一种迷惘状态的反映。
最后,语言游戏是先锋小说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先锋派作家推崇个人主体意识的存在,推崇个体人的自由发展。他们竭力张扬尼采超人哲学中的酒神精神,并欲以个体的完满来实现作为“类的人”的完满;先锋小说本身的实验行为,充满了无限的孤独和悲哀。因此,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成功,他们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即坚持“自动写作”、靠意志写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这一切最终都幻化为语言符号而存在。如残雪梦呓般的叙事使读者自由游行于梦幻和真实之间;孙甘露的话语游戏也成了个体挑战“极限境遇”的一种符号化操作。
先锋小说是知识分子自觉追求现代性的一种自觉表现。时间不停,文学发展不停。先锋文学不但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更是一种无限延展,无限向前的文学现象。先锋的角色是悲剧的、尴尬的,但对先锋的认同却一直没有停息。这主要体现在先锋小说对上世纪90年代至今文坛的影响和自身寻求突破既定的创作模式等方面。先锋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意识影响了九十年代以新写实、新状态、现实主义冲击波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而且具有更为实用主义的特色。当下现实人生是行走的历史,人是它的主人,人可以自由的徜徉于它那息息流动怀抱之中,虽然在的人绝对不能超越它而存在,但是它可以自由把握活动的方式和技巧,以新历史主义的方法创作小说,是先锋小说人文关怀意识的另一种形式体现。以苏童创作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既颠覆了历史写实的基本特点,又把民间历史的颓败的现状毫无保留地呈示给了读者。从而使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成为中国化可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