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咸阳市, 地下水, 动态演变, 生态效应
● 参考解析
关中中部咸阳市作为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地区,季风区的边缘地带,又是关中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地下水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关中中部地区地下水的演变规律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关中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咸阳市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分区域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同区域地下水位的演变规律,并结合多元回归分析对影响咸阳市地下水位变化的诸要素建立方程,讨论了不同要素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主要的结论如下:
(1)对咸阳市近20a的气候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降水和气温之间的相关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冷湿阶段,大概从1986—1992年间,气温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降水呈波动上升趋势;第二阶段为暖干过程:从1993-2002年间,气温呈总体升高趋势,但降水偏少。第三阶段为暖湿阶段:从2003-2006年间,气温仍然保持较高的温度并且有所上升,而降水较前两阶段也明显增多。
(2)利用咸阳市近20a来地下水位逐月数值,分别对咸阳市三个不同地貌分区进行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分析:
①渭河阶地区:地下水水位在20a中呈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城市集中,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用水逐年增加较快,是本区地下水位下降的直接原因。
②黄土台原区:总的来看20a间地下水水位以波动下降为主要趋势,本区土地利用由原来的小麦、玉米地转化为果树、蔬菜产区,都要求井水灌溉,近20a新打井眼急剧增多,而且本区灌溉方式仍较传统、粗放,仍以大水漫灌为主,因此地下水开采过度,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③黄土沟壑丘陵区:地下水位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6-1988年间,地下水位以缓慢上升为主,地下水和大气降水之间具有相对的一致性,降水是地下水上升的主要因素。
第二阶段为1988-2006年间,地下水以明显下降为主,本区人均用水量20a中增加很快,再加上本区人口的增加较快,也是造成本区地下水位的下降的重要因素。
(3)通过对咸阳市的地下水位做年际回归分析,可以看出,降水量是本地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而蒸发量、灌溉面积和生产生活用水量是导致水位降低的主要原因。从方程可以看出,蒸发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小于灌溉面积和生产生活用水。从权重上说,灌溉量严重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但从咸阳市20a来的灌溉面积统计资料显示,灌溉面积呈减小的趋势,灌溉用水量是减少的,因此灌溉面积对咸阳市的地下水位下降的贡献率不大。由此可见,除了灌溉面积之外,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成为影响咸阳市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
(4)通过对咸阳市的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与降水量、蒸发量、生产生活用水、和灌溉量做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咸阳市地下水位的变化在各个季节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太一样。
①春季地下水位主要受蒸发量和灌溉量的共同影响,下降幅度较小。
②夏季地下水位的下降主要受灌溉量和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影响较大,蒸发量也是导致地下水下降的重要因素。
③秋季地下水位的下降主要受灌溉量和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影响较大,下降幅度较大。
④冬季地下水位的下降主要受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影响较大,下降幅度为四个季节最小。
从各个季节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来看,灌溉量和生产生活用水量等人为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5)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水资源枯竭;地面沉降,形成降落漏斗;形成地裂缝;地下水水质恶化。
(6)根据咸阳市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及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咸阳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