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西潮话语下的鲁迅阐释——以叙事学、表现主义、存在主义为中心

关键词:叙事学视阈、表现主义视阈、存在主义视阈、鲁迅阐释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存在和文化的集合体,其创作已经具备了各种阐释的可能性。西潮话语下的鲁迅研究是具有代表性的,它的研究状况可以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趋势和走向,这对于反思和总结中国文学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当前运用西方文艺理论来阐释鲁迅已经由九十年代的繁华走向沉寂,那么这种研究状况是繁华成熟之后的沉寂,还是由于思潮演变过快,研究者无暇顾及而另投他去?个中缘由值得探究。我觉得西潮话语下的鲁迅研究远未成熟,所谓的“沉寂”是表面躁动嘎然而止后的“寂寞”。目前的沉寂期正好提供了我们反思鲁迅研究现状的机会。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起点式的人物,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艺思潮对他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虽然鲁研界阐释鲁迅运用的西方理论远非这些,但是这三个理论话语在鲁迅研究中是极具代表性的,且成果丰富而集中,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的研究气象。
论文将以叙事学、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视阈中的鲁迅阐释为中心展开论述。运用西方叙事学理论阐释文学作品成为九十年代以来突出的研究现象之一,鲁迅的小说也当之无愧进入了叙事学视野,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拓宽了鲁迅研究的时代话语,丰富了鲁迅形象。本文对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作了细致的梳理和评析,提出了相关深入的思路及命题。运用表现主义理论对鲁迅创作的阐释重在对鲁迅文本艺术性的探究,比如说鲁迅与表现主义思潮的整体联系、鲁迅作品中运用的表现主义创作方法,鲁迅的表现主义精神等等各个层面。正是立足于此,该研究建构出了鲁迅的艺术形象本体。介入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来研究阐释鲁迅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该研究成果丰富,最大的特色在于在鲁迅的社会本体之外,建构出了鲁迅形象的哲学本体。
这三种学术视野为代表的西潮话语下的鲁迅阐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影响的焦虑”,即阐释的不足与局限。叙事学重视对文本的细读,这对于中国传统重综合而轻分析的惯性思维是个颠覆,但却容易流于琐碎和分散,从而对鲁迅进行单向度“肢解”和“机械复述”;表现主义是一种主题先行的模式,但也出现了国内有些研究将之简单化和泛化的倾向。表现主义视阈中的鲁迅研究也有很薄弱之处,体现在研究界对鲁迅表现主义精神的探讨不多,阐释深度不够,而更多的是对鲁迅作品表现主义创作方法的探讨。存在主义有助于我们洞察鲁迅思想的一个层面——哲学思想,但是也出现了将某些传统命题重复研究的趋向。以表现主义、存在主义、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为代表的整个西潮话语下的鲁迅研究,最大的问题是忽略了鲁迅阐释本身的中国情境、中国姿态、中国风范。论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