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红色经典,流变,传承,英雄主义,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
● 参考解析
红色经典作为建国初期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风风雨雨50多年:在红色时代,它曾经不仅承担了审美功能,更承继了中国“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及五四的文学启蒙救国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初,又起到了对革命历史经典化,整合思想,统一人们的价值认同和树立新生共和国威信的作用。虽然在文革时期因为非文学的原因而退出了主流文学的舞台,虽然因为对文革的鄙弃而使它在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之间的接受总体上较为低靡,但是90年代后期以来,它因为契合社会审美心理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询唤而受到了商家的青睐,各类改编之作纷纷而起,与此相应的是极具反差的评价。诸如红色经典的能否改编、如何改编及改编的效果如何,以及普通读者之间、普通读者与批评家之间对其评价的反差,由红色经典改编作品风行而引发的对经典文本本身评价的反差,还有在其历时传播过程中的地位沉浮等一系列问题,都使对红色经典的流变与传承的考察成为必要。
本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陈述了红色经典的选题意义,梳理了红色经典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对红色经典的研究历来很多,但是在对其的研究中,受传统文学史观的影响,或者以作者为中心,或者以世界或作品为中心,而忽视读者的接受因素。近年来有个别学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局限于某个侧面,也有对红色经典的历时性考察,但把红色经典作为一个整体,从接受史的角度对其历时性的流变和传承作全面考察,目前还算空白。所以,本论文将以陈文忠先生对接受群体的三分为方法,以姚斯的接受美学接受史论为指导,与红色经典接受中所形成的三个时间段相结合,通过普通读者、批评家和接受经典影响的艺术家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以《红岩》为个案,剖析不同时期红色经典的接受情况,找寻出红色经典流行的内在必然性及影响经典建构的诸多因素,发掘其当代价值及影响,服务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首先分析了当前学界对红色经典莫衷一是评价的原因,肯定了它的经典地位,并对其在英雄主义审美期、自由主义审美期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盛行期流变与传承中社会审美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接受的影响和普通读者、批评家的接受情况及其衍生文本进行了客观考察,提出了红色经典在这三个时期分别侧重于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启蒙和拯救功能。第三部分在对红色经典一再流行的原因的考察中,分析了影响经典建构的文本因素和外部诸因素。作为文学经典,红色经典虽然曾经因为非文学因素的干涉而几经沉浮,但它的文学规范和审美范式已深深内化入血液,影响着当代文学创作,并且作为一种典范之作,它的创作实践和成功的创作经验又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第四部分为结语部分:阐释了作为一种文学经典,红色经典作品以不朽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文本阐释空间而得以穿越时空,并一再获得当代性。作为一个文化事实,它的坎坎坷坷见证了社会政治的变革史、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史和变革期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心态和审美心态的流变史。在当今红色风潮再次高涨之时,对其进行更深层面的挖掘就有了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