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1949-1956年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研究

关键词:执政地位,执政资源,资源优势,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资源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经历了长期的准备,通过实践积累奠定了自己执政坚实的历史基础。由于党的执政条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但是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资源,理论资源已趋于成熟,党得到全国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执政的基础已经建立。无论是在队伍和组织的架构、领导和决策的经验、纪律和作风的规定,还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管理方面的工作实践,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和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方面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丰富的积累。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过硬的资源优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由局部范围执政的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建国头七年,中共最大限度地聚合了社会力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延续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关于阶级基础的理论与实践,保持了党的先进性质,经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比较单一的趋势。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形成,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整合全部资源以巩固执政地位。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整体上向苏联模式靠拢,并形成单一化的理论资源,导致中共在这一时期的理论视野狭窄,现代化这一课题脱离中国社会轨道,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依旧停留在起点上。但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出现偏差,急于过渡、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为以后人为阶级斗争扩大化提供持续动力,党的理论资源和意识形态也逐渐自我封闭。
在本文中,笔者共分为四章介绍1949-1956年党的执政资源建设,力求把1949-1956年这一历史时期的执政资源内容与特点作深入分析,把党的执政资源内涵及这一时期执政资源建设的经验教训作为研究重点。在这一历史时期,党开始全面执掌政权,标志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全面开始。
论文共三大部分:绪论、正文和结束语。第1章绪论,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意义、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论文的框架和结构及对相关重要概念的说明。
正文共三章,分别研究三个问题。第2章党全面整合执政资源以巩固执政地位,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必然性与可能性,采取哪些措施全面整合执政资源以及这一历史时期党的执政资源呈现出的特征。第3章党执政资源的调整及路径选择,主要研究党执政资源调整的历史背景、建国后党的执政资源调整的内容以及加强与优化党的执政资源的路径选择。第4章 1949-1956年党的执政资源运用的成果及其对今天的历史启示,主要研究了中共运用这些执政资源的成果及1949-1956年党优化与整合执政资源对今天的历史启示以及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启示。
最后是结束语。主要阐述了自己的研究在该领域中的地位及自己新见解的意义,重点阐述了1956年以后党的执政资源建设出现的政治后果以及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
1949-1956年是党整合全部社会资源来巩固执政地位,是中国社会迅速进步的时期,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上提出“双百”方针,并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将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执政能力全面提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自身政治功能从革命到建设的转换,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不同时代角色的转换。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