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社会 中华民族 民族性
● 参考解析
马克思历史观基础理论之一、马克思历史观最有争议的思想遗产之一、马克晚年锲而不舍的思想课题之一,是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因为正是在这里,凝聚着马克思从早年到暮年长期探索的思想结晶,凝聚着马克思观察历史和研究的方法论,凝聚着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历史的沉思和对东方民族历史命运的关注。我们用来认识中国社会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而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东方社会理论曾一度成为二十世纪思想争论的焦点。只有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弄清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并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发展,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及发展规律。马恩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对中国社会的意义至关重要。从古代到近现代的中国社会就是马恩所论述的一种东方特有的生产方式。
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问题是所有中国人不能无视或回避的话题,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从近代就已经开始,凡是思考中国问题的学者无一例外的都对中华民族民族性的问题做出过探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文化反思热对中国人自身的全面反省,进一步引起关于中华民族民族性的讨论。这些探讨,从历史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做出反省与思考,使中国人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它们无论是悲情的呐喊、还是心酸的讥讽、抑或是无力的细语,都是在为中国人开启思考的大门、智慧的大门。本文以为社会生产方式是一切社会组织形态的基础,是社会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石,而民族性则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长时间形成的精神内核。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就必须从其社会生产方式入手,了解把握此社会形态的精神内核。
如果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方独有的生产方式,那么就中国社会而言,这种独特生产方式对于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何种意义?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