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以人为本 , 科学内涵 , 阶级 ,阶层
● 参考解析
当前,“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人学思想被严重遮蔽,以至于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宏伟理论体系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人学空场”。在我国,人的问题曾经受到一些思想的严重干扰和束缚,一讲到人的利益、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问题,往往被扣上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帽子,以致“谈人色变”。如今,由于我们对人的存在和本质、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本质意义有了深刻的新的认识,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刻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于是,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及坚持“以人为本”有什么现实意义等问题,成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理论界对“以人为本”涵义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诸多争议和巨大分歧,甚至存在着一些对“以人为本”的非马克思主义误读。因此,清理、总结关于“以人为本”的相关理论,无论是对系统全面的深化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认为,一种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发展理论,从来就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而是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产生的。它必须在充分吸收人类社会历史一切合理的人学思想与主张之后才能得以成立,才能为人类走出当下的种种发展困境指明方向。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既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中提炼问题、总结经验,又要积极回应和吸收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涌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有益成果,来研究和解决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问题,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研究对象决定研究方法,不同的问题要求不同的研究和解决方法。“以人为本”的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理论的,采用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统一、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相一致的方法,多维度解构和构建 “以人为本”的理论框架。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剖析: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挖掘其合理因素,说明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第二部分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论述及对西方人本主义的超越,指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部分主要阐明在当代历史环境中“以人为本”思想中“人”和“本”的含义,从而更好的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第四部分对“以人为本”相关问题进行辨析,主要针对当前理论界关于“以人为本”问题的争论焦点以及存在的模糊认识,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廓清认识误区。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我国经济社会现实需要两大坐标定位中给予 “以人为本” 准确定位,深度梨耕人学思想历史田畴,恰当解读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新的理论成果,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