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陕南,山地,试马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
● 参考解析
本文选择陕西省商南县试马河中下游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结合调查数据分析和样地实测资料,充分利用遥感和“3S”技术等研究方法,选取山区景观空间格局、景观类型分异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景观生态分析评价体系,定性和定量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地形因子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关系。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遥感技术用于景观格局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优势,“3S”技术也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模型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信息,研究表明,1991-2000年研究区林地、草地生长遭到破坏,其质量大幅度下降,生态系统逐渐恶化,植被建设需要得到大力的重视和改善。2000-2007年变化表明研究区在退耕还林(草)后,区内林地、草地质量有所提高,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
(2)通过景观评价指标对研究区1991-2007年间的计算分析表明:①在斑块水平上:研究区总的景观斑块数目有明显变化。人为影响林地的面积比例最大,该类型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连通性好,可视为基质;并且其斑块类型面积变化最大,表明该类型很不稳定。总的来说,旱地的斑块平均面积增加,表明研究区内旱地的破碎化程度在降低;而公路用地的斑块平均面积没有任何变化,反映出山区交通和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各景观类型平均斑块分维数均较高,人为影响林地和旱地的斑块形状逐渐趋向简单化;荒草地和住宅用地的斑块形状逐渐趋向复杂化。②景观水平上:研究区内景观破碎度指标减小,景观整体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而优势度增加,说明各景观类型比例差异在增大,优势斑块类型在景观中的面积有所增加。这些指标值的变化表明研究区内景观异质性程度在逐渐降低。
(3)对一级与二级景观面积和结构的变化分析表明:17年来研究区以经营景观占绝对优势地位,其中人为影响林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而人工景观所占面积比例很小,但其面积比一直都在增加。由于人为干扰过程和程度在明显增强,结果导致该区的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都发生较大变化。公路用地在面积上基本没有变化,从而反映出了山区城镇道路建设发展的局限性。
(4)地形因子对景观格局有较大的影响:①研究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景观格局呈现出一定的层次。低海拔地区人为影响因素较强,土地利用程度较高,越到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影响相对弱些。②在坡度上的变化表现为:人工景观主要分布在平坡上,人为影响林地主要分布在斜坡和陡坡上,旱地与荒草地几乎在各个坡度范围都有分布。而在大于35°的坡地上,景观类型分布较少。说明坡度越陡,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越小。③研究区各种景观类型主要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上,这种空间分布与研究区阳坡和半阳坡所占的比例较高有关,从而反映出阳坡和半阳坡的土地利用率较高。可见,应充分利用不同的高程、坡度和坡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景观类型的分布。
本文选择陕西省商南县试马河中下游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结合调查数据分析和样地实测资料,充分利用遥感和“3S”技术等研究方法,选取山区景观空间格局、景观类型分异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景观生态分析评价体系,定性和定量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地形因子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关系。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遥感技术用于景观格局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优势,“3S”技术也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模型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信息,研究表明,1991-2000年研究区林地、草地生长遭到破坏,其质量大幅度下降,生态系统逐渐恶化,植被建设需要得到大力的重视和改善。2000-2007年变化表明研究区在退耕还林(草)后,区内林地、草地质量有所提高,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
(2)通过景观评价指标对研究区1991-2007年间的计算分析表明:①在斑块水平上:研究区总的景观斑块数目有明显变化。人为影响林地的面积比例最大,该类型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连通性好,可视为基质;并且其斑块类型面积变化最大,表明该类型很不稳定。总的来说,旱地的斑块平均面积增加,表明研究区内旱地的破碎化程度在降低;而公路用地的斑块平均面积没有任何变化,反映出山区交通和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各景观类型平均斑块分维数均较高,人为影响林地和旱地的斑块形状逐渐趋向简单化;荒草地和住宅用地的斑块形状逐渐趋向复杂化。②景观水平上:研究区内景观破碎度指标减小,景观整体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而优势度增加,说明各景观类型比例差异在增大,优势斑块类型在景观中的面积有所增加。这些指标值的变化表明研究区内景观异质性程度在逐渐降低。
(3)对一级与二级景观面积和结构的变化分析表明:17年来研究区以经营景观占绝对优势地位,其中人为影响林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而人工景观所占面积比例很小,但其面积比一直都在增加。由于人为干扰过程和程度在明显增强,结果导致该区的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都发生较大变化。公路用地在面积上基本没有变化,从而反映出了山区城镇道路建设发展的局限性。
(4)地形因子对景观格局有较大的影响:①研究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景观格局呈现出一定的层次。低海拔地区人为影响因素较强,土地利用程度较高,越到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影响相对弱些。②在坡度上的变化表现为:人工景观主要分布在平坡上,人为影响林地主要分布在斜坡和陡坡上,旱地与荒草地几乎在各个坡度范围都有分布。而在大于35°的坡地上,景观类型分布较少。说明坡度越陡,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越小。③研究区各种景观类型主要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上,这种空间分布与研究区阳坡和半阳坡所占的比例较高有关,从而反映出阳坡和半阳坡的土地利用率较高。可见,应充分利用不同的高程、坡度和坡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景观类型的分布。
(5)指出了研究区景观生态存在的问题有:人为影响斑块扩张;林地景观生态质量降低,环境不稳定,易造成水土流失;荒草地景观结构单一,土层稀少且含水量低,是最不稳定的景观类型。最后提出了一些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修复措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