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蝗总科,染色体,C带核型,东北
● 参考解析
细胞分类学是利用细胞结构特别是染色体性状以区分生物有机体的分类分支学科。它主要是在显微水平研究有机体细胞的染色体形态结构和行为特征,以阐明种内、种间关系以及分类类群或分类阶元的演化机制。它将细胞学知识应用到分类学中,大大推动了经典分类学的发展,并为更深层次地研究分类提供了新的手段。从本质上讲细胞分类学就是利用染色体资料探讨分类学的问题,是一门细胞学、遗传学、分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染色体的结构特征具有相对恒定性,通过对不同类群染色体数目、组型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可揭示各类群的染色体结构差异,反映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及系统演化路线。
本文主要研究蝗总科3科4属12种蝗虫的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比较不同种类的染色体性状,探讨其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路线,以充实蝗总科昆虫细胞学方面的基础资料。2007年7月至9月,在东北三省千山、长白山、镜泊湖、北安、嫩江、塔河、漠河等地进行了标本采集。采用压片法进行染色体玻片的制备,用BSG法对染色体进行C带处理。围绕这12种蝗虫及国内已发表过的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类进行不同层次的核型及C带带型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网翅蝗科染色体数目以2n(♂)=17为主,具有3对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式以3对大型染色体、3对中型染色体、2对小型染色体为主,也有的种类2n(♂)=21;槌角蝗科2n(♂)=17最稳定,但也存在着2n(♂)=21、23;剑角蝗科染色体数目以2n(♂)=23最多,均为端或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三科蝗虫的性别决定机制都是XO型,都存在着丝粒C带带纹。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关系很近,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组式非常相似。剑角蝗科与这两个科的亲缘关系较远。
2、异爪蝗属的两种即黑膝异爪蝗和绿异爪蝗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2n(♂)=21;有相同的染色体组式4L+5M+1S+X,包括大型染色体(L)4对,中型染色体(M)5对,小型染色体(S)1对;性别决定机制也相同为XO型;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以及都具有明显的着丝粒C带带纹,这些都表现出同属的特征。但在常染色体相对长度和性染色体形态上有差异,表现出物种独有的特性。
3、雏蝗属的十一种,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2n(♂)=17,染色体组式以3L+3M+2S+X为主,性别决定机制上表现相同为XO型,表现出共同属的特征。但在染色体C带带型及异染色质含量上也存在着差别,表现出物种的独特性。从聚类图上可以看出,中宽雏蝗和黑背雏蝗关系很近,和形态分类一致。
4、异爪蝗属和雏蝗属在染色体数目、类型、组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通过对其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的分析,可以清楚地把这两属区分开。
5、红拟棒角蝗的染色体数目2n(♂)=21,染色体组式为4L+4M+2S+X,L1,L2,L3属于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的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都有着丝粒C带带纹。中华蚱蜢的染色体数目2n(♂)=23,染色体组式为3L+6M+2S+X,全部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6、剑角蝗科七属染色体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在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式上存在着差别。从聚类图上可以看出,鸣蝗属和金色蝗属的关系很近,它们在系统发育上亲缘关系密切;戛蝗属和蚱蜢属的亲缘关系也很近。
7、辽宁雏蝗三个不同种群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C带带型,染色体组式相似。在性染色体位次、异染色质含量方面有差异。
8、染色体特征可用于物种归类,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式可以作为科级或属级阶元的分类指标;染色体C带带纹类型以及异染色质含量可以作为属间分类的指标;染色体标志性C带带纹及性染色体X的位次可以作为种间或种下阶元分类的依据。同属的不同种间,一方面表现出属的共性,另一方面表现出属下种间的差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