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中国大鲵,活动节律,繁殖洞穴选择,繁殖行为
● 参考解析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简称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全球现存两栖类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故有“活化石”之称。本文以仿生态环境条件下人工养殖的大鲵为研究对象,对大鲵繁殖洞穴选择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同时采用定点观察和调查访谈法对大鲵繁殖季节的日活动节律、大鲵夜间活动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繁殖行为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工作旨在探讨在仿生态环境下大鲵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丰富大鲵的生态学和生殖行为学内容,并为大鲵繁殖生物学的研究积累一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大鲵资源的保护提供证据。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
1.对海拔、洞口的宽度和高度与洞口上缘与水面的距离等9种大鲵繁殖洞穴相关生态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大鲵选择栖息繁殖洞穴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pH、溪底组成、洞口上缘与水面的距离。结合前人对野生环境下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大鲵选择生活与繁殖洞穴的最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和水的pH。
2.大鲵偏好选择离水流声较近的洞穴作为繁殖洞穴,其比率达79.3%,数量明显高于远离水流声的洞穴数量。
3.大鲵偏好选择洞颈比较长、隐蔽性能较好、人为干扰少、距离进水口较近的洞穴作为其繁殖洞穴。
4.在繁殖期间,大鲵的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隐藏在洞穴中,20:30部分大鲵开始出洞活动,21:00至次日凌晨1:00为活动高峰期,其中1:00后部分大鲵开始陆续回到洞穴,3:00以后又全部隐藏在洞穴中。
5. 大鲵的夜间活动频率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4月大鲵开始出洞活动,8-9月份出洞活动的大鲵数量达到最大值,12月中旬以后大鲵进入冬眠期。
6.性成熟大鲵在繁殖季节表现出明显的繁殖行为。主要包括以下4种:(1)推沙行为。推沙一般多始于6月中旬,一直持续到8月下旬(繁殖前),其中以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为多见。(2)求偶行为。求偶行为主要表现在雌、雄大鲵头并头、肩并肩,或雄鲵跟着雌鲵在溪流内爬行;雌、雄大鲵相互咬在一起;雄鲵趴在雌鲵的背上等。(3)护卵行为。雄鲵在受精卵孵化期间、幼鲵的四肢基本发育完全之前担负护卵及保护幼鲵的任务。(4)冲凉行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