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资产价格,资本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参考解析
摘 要
在资本市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却接连发生了膨胀与紧缩的巨大波动。各国货币政策当局对于如何应对资本市场发展这一问题仍然苦无良策,常常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担心政策行为刺破泡沫,造成日本式的经济衰退;另一方面,又担心政策行为会使泡沫膨胀,给经济带来更大的隐患。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扩大,但股票价格也曾发生过频繁的、大幅的波动。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并不稳健,股票价格非基本面波动可能会给经济造成更大的潜在影响。因此,资本市场发展成为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信贷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信贷与利率渠道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密度比较低、结构不合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减少、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信贷资金投放过于集中;企业的信贷需求与信贷可获得性存在双重不对称等。近年来,资本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间的竞争程度逐渐加强、资本市场在经济中的规模扩大、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逐渐一体化。可见,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价格效应逐步强化。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引致我国金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并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从而对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了巨大挑战。
中国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从货币政策到资本市场的传导过程中,尽管我国货币政策能对资本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来自股票市场自身惯性(如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心理预期以及低效的监管体制等),可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能对股票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即使当中央银行意图通过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时,选择利率中介指标要好于货币供应量;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从资本市场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变化通过托宾Q理论、财富效应、非对称信息效应、流动性效应、预期效应等途径影响消费和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并未发挥作用。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货币政策应对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建议,包括货币政策应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重新确定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应保持一定的透明度以及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