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下,数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 参考解析
摘 要
对于学习困难生(以下简称学困生)这一特殊而又普遍的群体,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非常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困生仍然客观存在。
数学这门学科,因其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特点,教学实践中更容易产生学困生,数学学困生(以下简称数困生)是学困生中的最大群体。有资料显示,数学好,其他学科也好;数学差,其他学科也差,有例外的大约占10%~15%。那么,研究数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理念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客观性。教材的编写也融入了这些理念,设计新颖,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新教材也非常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的确,这些新的理念,融入了教材,体现在了课堂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提高,如,善于提问了,懂得与人合作了,喜欢交流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较改革前有很大的进步。改革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可喜的,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学生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数困生有了明显的增加,小学第一学段大约3%,第二学段大约10%。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如何转化小学数困生已成为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往研究初中、高中数困生问题的较多,而研究小学数困生的较少。本文想通过对课改后小学第二学段数困生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出课改后小学第二学段数困生的特点,分析形成的深层原因,提出可操作的转化策略,使数困生能在已有的基础得到提高,从而达到逐步转化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课改后小学第二学段数困生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其显著特点有:1.善于说但不善于算。语言表达能力,提问能力较课改前的数困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计算、口算能力明显较弱;2. 善于动手操作但不善于静心思考。因为课改增加了很多实践操作的内容,数困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但相应的在需要静静的听讲时,却坐不住了,一遇到问题就想和同桌交流,因而耽误了更为重要内容的听讲。3.分析概括的能力较弱。课改后,教材中应用题没有系统地编写,而是融入在一些情景中,且较分散,使得数困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较弱,对规律的总结能力也较欠缺。这几点是不同于课改前数困生的,当然,也存在与课改前相同的特点,如比较懒惰,反复性强等。
通过对40名数学优秀学生(以下简称数优生)和40名数困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10名教师的访谈,总结出了小学第二学段数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四个方面:1. 教师方面的原因;2.教材方面的原因;3. 家庭方面的原因;4. 学生方面的原因。并对四个方面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有针对性地从教师,家庭,学生等三方面提出了一些转化的策略和途径。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数困生的转化。
关键字:新课标下,数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