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阅读教学 教师指导 有效性
● 参考解析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教育理所应当的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阅读教学更要发挥其育人功能。什么是阅读教学呢?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课堂上进行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也必须是有效的、科学的。阅读教学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教”,诸如教师选择什么内容去教,教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等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学生的“学”,例如学什么,怎样学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相适应,教师对阅读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否得当,其效果是否有效,这都是事先必须考虑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阅读教学以哪种教材为教学的材料,也无论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它都必须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作为现代人所需的阅读技能为目的,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为目标,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为归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新课标的这些规定给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效学习、发展思维、提升素质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要提高其有效性,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第一、亲其师方可信其道。教师要在师生之间主持并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鼓励帮助的“伙伴”关系。在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和学生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师生各自的的主体作用都要发挥出来。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要从过去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转变为”用教材教“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从以前那种被动接受的”听众“变为作为教学活动的“个性体验者”,真正实现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互动。
第二、“学习知识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会缺少深入的思考,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不明确,只能是浮于表面和形式。”问题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师设问引路,实际就是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要注重教学问题的设计,以问题串联课文内容及知识点,组织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问题去积极主动地思维,并从文中获取信息,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
第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做到“教教材”,然后努力达到“用教材教”。“用教材教”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超越教材的表现形式,要做到“用教材教”,就必须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生教材、超越教材。落实新课程理念,必须让教师从教材中走出来,从一个新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待和处理教材,创造性地重组和利用教材。唯有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教学才能收获更多精彩,学生才能得法课内,受益终生。
第四、教师要优化课堂,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应付走向积极思考,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兴趣,培育爱阅读、会阅读的读者,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