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章法,章法法则,对立统一,章法形式
● 参考解析
摘 要
章法是关于物象间内在布局关系的范畴。唐张彦远将章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画之总要”,章法对画面形式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章法的产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时空意识、观照方式及审美意识等潜在因素的影响。
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构成了对宇宙本体的把握。在对自然万物的直觉体验中形成了时空合一、以时统空为特征的时空意识。循环往复成为先民认识时间的基本态度,并对循环过程的阶段性划分就是注意到时间的流变所带来的“空间”的变化,也就是宗白华所提到的“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并且,在对待宇宙万物的态度方面形成了一种“纳万物于自我”的心理状态,注重主体对自然山川的心性把握。
特殊的时空意识决定了中国人以“无往不复”的“流动”的眼光在山水中“游”,体察万象,更注重主体对客观物象的内在作用。以流动的视点观照物象,以“移步换景”的方式来感受自然山川景色的变化,在时间的流变中带动着空间的变化,表现为一种流动的、自由的、全面的“以大观小”的观照方式,是一种对待物象从客体到主体的主观感悟的过程。
“传神”、“气韵生动”、“澄怀味象”、“畅神”、“自然”以及文人画的“写意”和“不求形似”的审美精神,都表现出中国绘画所具有的一种“尚意”传统,成为绘画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就决定了“取象”层面上的主观选择,能够突破再现自然的束缚,形成一种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观念。“立意在先”是章法表现的基础,对待物象间的关系就是要意定在先,胸中有丘壑,就是要对物象进行主观的取舍与剪裁,而不是再现自然。
因此,对“意”的强调和特殊的观照方式以及时空意识作为山水画章法形成的潜在因素都注重对物象的主观把握,物象间的位置关系正是情感作用的结果。从章法形成而言,表现为一种以“以意取象”为特征的思维方式。
“势”作为画面中的一种内在动向,是对自然造化关系的艺术升华,对画面中的形式因素有着重要的统摄作用。“取势布景”,“势”对物象间的位置关系与笔墨关系的生发和开合、虚实等对立统一关系与具体的构图形式的建构都起着内在的骨性作用,是一切布局关系的根柢。
章法中的开合、虚实、宾主等布局法则正是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以“阴阳对立统一”的意识来阐释宇宙万物的心理,构成了章法审美的哲学基础,贯穿于山水画的全部因素。对矛盾关系的把握正反映出主体对自然造化的内心体悟,是对自然造化之理的超越。章法的基本精神正是运用“法”的对立统一关系来组织画面,又以“势”作为对立统一关系的内在依据和主线。对对立统一关系的把握构成了山水画章法的内在特征。可以看出,章法本质上是表示物象间内在关系的范畴,是“关系”的外化。
章法形式中的各种“程式化”表现是对山水画中特殊的布局意识的反映。“程式”代表着山水画艺术形式存在的特征,以其内在的暗示力和象征力构成了章法形式得以成立的根源。章法程式是中国传统审美中“以意取象”方式的必然选择,是对自然造化充分全面的认识与把握的结果。
因此,章法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精神的外在体现,使得对物象间的布置安排有了很强的主观性特点,是“以心造境”。这种主观意识的外化过程决定了对物象关系再现性绘画方式的摒弃,必然要以“意”的表达为中心,以对物象关系的取舍、剪裁、组织、经营为手段,营造出一个超实相的主观化了的境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