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快速力量,应激,运动能力, 腓肠肌
● 参考解析
目的:竞技体育比赛日益激烈,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之间的差距日益缩小,运动训练手段的精细化程度和训练方法的先进性往往在运动员的比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从事快速力量训练类、对抗攻击性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行为;而对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的研究目前多见于心理学层面,并在运动训练中试图控制运动员攻击性行为,避免其造成的不良影响。众所周知,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对他人能造成威胁或伤害的行为,然而攻击性行为应激状态下进行快速力量训练,在生理机制方面是否对快速力量训练具有较强的优势,是否对运动训练成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在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尚属少见。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鼠攻击性行为建模后的快速力量训练,探求攻击性行为应激状态下,进行快速力量训练对快速运动能力的影响或作用,为以后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本实验采用SD雄性健康大鼠32只(第四军医大学动物研究中心提供),体重180~200g。每只大鼠单笼饲养,控制室温(23℃±2℃),湿度40%~60%。大鼠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G)8只(不进行模型化处理和快速力量训练),攻击模型组 (AG) 8只(只进行攻击模型化处理,不进行快速力量训练),快速力量训练组 (FG) 8只(进行快速力量训练,但不进行攻击模型化处理),和攻击快速力量训练组 (AFG) 8只(进行攻击模型化处理和快速力量训练)。本实验观测了大鼠攻击性行为建模后攻击行为度数的变化;观测了快速力量训练前后,大鼠跳跃频次与高度的变化;检测了大鼠活体状态下腓肠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功能变化情况;检测了运动应激对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变化;各组大鼠血液中血红蛋白(Hb)和尿素氮(BUN)的含量变化;检测了血清T、C等反应内分泌水平的指标;检测了各组大鼠肌肉组织中Ca2+、Mg2+-ATPase,Na+、 K+-ATPase活性的变化等指标。大鼠攻击模型的建立:所有动物经7 天适应期后,进行定时喂水训练10 天(仅每天早9 :00~9 :10 和晚21 :00~21 :10 给予饮水,其余时间不给水) 。于第18 天晚21 :00~21 :10开始给予情绪应激刺激,具体方法为在定时喂水期间给予对攻击模型组 (AG)和攻击快速力量训练组 (AFG)动物给水剥夺诱发其情绪应激,刺激的给予是无规律的,一天一次(早或晚) 或一天两次; 安静对照组(CG)和快速力量训练组 (FG)组动物则一直定时饮水。 此情绪应激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共7周,共49次,每次10 分钟,观察和记录AG和AFG 组大鼠在每次情绪应激期间的行为表现。观察的行为指标是攻击性行为(咬空瓶和笼子) ,探究行为和修饰行为。具体的观察方法是在给予情绪应激的10 分钟内,对相应组别每只大鼠进行持续观察,并记录下大鼠攻击性行为表现的次数与度数。当AG和AFG 组大鼠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表现次数大于1、攻击度数为2~3之间时,即认定大鼠产生了攻击性行为,并对AFG 组大鼠在其情绪应激时间(10分钟)结束后即刻进行快速力量训练。快速力量训练方法:本实验依据快速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在参照了金雯的大鼠跳笼实验力量训练模型和单组训练方法的基础上,选取了各自实验的优点,进行了实验重组。本实验采用了单组训练原则加跳笼训练方法的实验方法,即通过自制电刺激跳笼,使大鼠在训练中运用一种力量训练方式(跳跃),训练刺激作用于同一肌群,训练运动强度以大鼠为期一周的跳跃适应性训练的平均跳跃高度为基准,作为第一阶段训练强度的跳跃高度,并根据不同训练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的依据为不同阶段大鼠跳跃的平均高度)作为下一阶段的跳跃高度,以此为运动强度依据),训练负荷量为一次性力竭的固定跳跃高度和固定频率的隔天训练模式,跳跃频率依据不同阶段大鼠每次跳跃的平均跳跃时间为依据(跳跃总时间/跳跃总次数=平均跳跃时间)。使用节拍器、秒表、直尺等记录跳跃时间、频次与高度。AFG 、FG组大鼠快速力量训练7周结束后的第一天进行实验取材。实验结果表明:(1)大鼠活动状态的行为学观察,AFG组大鼠运动能力明显优于FG组,训练后疲劳恢复快,食欲良好,笼内表现活泼好动,反应机敏,当训练捕捉时逃避行为能力强,捕捉困难。(2)实验大鼠总体运动能力观察,AFG组运动能力较好,完成跳跃间隔时间短,次数多,且动作迅速、轻盈,跳跃停顿次数少,对电刺激的敏感性高,动作反应速度快;训练结束后在笼里显示疲劳恢复快。FG组运动能力相比较差。(3)实验大鼠的攻击性行为观察,AFG组大鼠每次接受刺激后大鼠的攻击性行为频次略低于其探究行为,评定打分主要以2为主;FG 组大鼠行为评定分值多为3,表现出了强烈的攻击性行为;FG组大鼠几乎未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4)实验大鼠单组训练方法下,跳跃运动能力观察训练的不同阶段,AFG组和FG组大鼠单组训练的持续时间逐渐增加,跳跃的总次数的逐渐增加,跳跃高度也逐渐增加。AFG组大鼠单次训练持续时间、跳跃的次数和运动总量都明显优于FG组。(5)大鼠腓肠肌最大等长收缩力,各组绝对收缩力的大小相比较为: AFG>FG>AG>CG。(6)大鼠脏器指数,胸腺指数大小比较CG>AG>FG>AFG;脾脏指数CG 、AG、FG组值接近,并高于AFG组。(7)运动应激对大鼠肌肉组织中Ca2+、Mg2+-ATPase,Na+、K+-ATPase活性,AFG、 AG组与CG组相比大鼠肌肉组织Ca2+、Mg2+-ATPase,Na+ 、K+-ATPase活性呈显著上升。(8)运动应激对大鼠血液中Hb (g/dl)和BUN(mmol/l)含量,AFG组大鼠HB含量显著下降,AFG组大鼠HB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AFG组BUN含量超过正常值(P<0.05),呈上升趋势。AG和AFG组大鼠尿素氮(BUN)含量显著性升高均高于CG和AG组。(9)大鼠T、C指标,AFG、FG与CG相比较血清睾酮(T)值下降,AG与CG相比较T值略有上升降;AFG、AG与CG相比较血清皮质酮(C)值具有显著性升高。实验结论:攻击性行为应激条件下,对大鼠进行快速力量训练,有利于提高大鼠的快速力量运动能力,对快速力量训练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它比单纯的进行快速力量训练具有优势,训练效果优于单纯的快速力量训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