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货币加总 简单加总货币总量 加权货币总量 迪维西亚货币指数
● 参考解析
摘 要
准确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前提条件。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环节和中介目标之一,货币供应量历来受到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否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几乎都在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表。货币供应量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于它是监测货币对经济作用的重要手段。货币总量是否适度,不仅直接影响物价稳定,而且最终影响国民经济运行。
货币总量的测度方法有两大类,即简单加总法和加权汇总法。简单加总法是不考虑资产的货币性程度,直接将所有的货币性资产价值求和而得到的货币总量。这意味着货币资产的持有者将构成货币总量的各类货币资产看作是完全的替代品。然而根据微观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持有不同货币的动机在于不同货币的交易职能和价值储藏手段具有差异性。在现实生活中现金、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流通速度、媒介功能和变现能力也并不相同。而且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简单加总货币总量与GDP、CPI等变量的联系消失,这给货币当局判断经济形势、制定货币政策带来困难。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现实情况下,我们不应简单地抛弃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需要考虑的是,应该如何修正货币供应量,使其成为合格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而加权汇总法是一种有效修正,它是根据不同资产的流动性而赋予各项资产不同权重,充分考虑货币资产的不完全替代性,国外的实证结果已显示它在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上的优良性质。那么中国的加权货币如何编制呢?加权货币总量在中国是否也会表现出优异性能呢?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美两国受金融创新冲击,简单货币总量逐渐不能满足实证分析而不断改良统计方法的路径实践,对现有货币测度方法在理论上进行梳理评价,指出简单加总方法违背微观经济理论。鉴于加权指数的优点,引入迪维西亚(Divisia)加总方法尝试编制我国货币加权指数,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检测其性质。结果发现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为标准,我国迪维西亚货币指数比简单加总的货币总量总体上更具优越性,在可控性上DivisiaM1表现更好,但与GDP关系上DivisiaM2性能更优,而简单相加货币总量与GDP的因果关系消失。建议放弃简单相加的货币总量作为中介指标,逐渐以迪维西亚货币指数取而代之,或者将迪维西亚总量作为货币政策辅助中介指标,并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计算更为精确的加权指数,更好地为货币政策服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